海南的自然美和文化美 ——《海南美如斯》阅读笔记-书啦圈
海南一直以来都被歧视为文化沙漠。远离大陆主体文化,地理环境恩赐的丰富物质和自然风景,这些因素决定了海南人的生活文化比较淡然、零散,如果不作发掘、收集的话,我们就看不到海南的文化是如何,以至于忽视了海南文化的存在。最近阅读了李少君主编出版的《海南美如斯》散文集,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海南人,我才真正发现海南原来还有如此丰富的文化在身边,我却没有留心注意,正所谓“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大海能使人变得简单。在这里,所有的堕落之举一无所用。只要你把大海菁菁看上几分钟,一切功名也立刻无谓和多余。海的蓝色漠视你的楚楚衣冠,漠视你的名片的深奥格言。永远的沙岸让你脱去身外之物,把你还原成一个或胖或瘦或笨或巧的肌体,还原成来自父母的赤子,一个原始的人。”(韩少功《海念》)任何一个存在人群生活的地方,他们都具有自己对自然的理解,那些理解构成了日常生活中的民情风俗。海南的亚热带地理环境,使得海南得天独厚,四季如春,丰富的物产使人们生产出的是一种安适的生活,无争于世,堪溺耳目口舌之享受。面对大海,面对海里中的这座岛屿,你会自然地去选择熄灭心头的纷争。
优美海南自然风景的,在人们笔下都写到椰子树、猴岛、石山、万泉河、洋浦港、三亚的天涯海角、大东海、亚龙湾、南山、蜈支洲岛等,这些诸多风景都具有安适无争的道家味道。“大海比我们聪明”,它不会直接说出改如何,却会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身后。孔见因为万泉河的山、水、树木和游鱼,忽然感悟到“在远离源头的旱地上,我已经生活得太久太久。”王凡在通什市的山中一日游玩,“作为一名在城市里生活的人,我深知生存的压力有时简直可以把一个人的精神和肉体压垮,让人杂念丛生……这时候任何灵丹妙药对他们都无济于事,只有让他们到这山里来……相信他们郁积在心中的烦恼和愁闷就会很快消除。”自然对人类心灵的疗慰,来自自然本身的无争、无私和宽广,面对它,人因而得到静心泯虑,或者自我的愈合。
人类的文化来自对自然的学习和崇拜,所以,因岛屿、气候的自然相成了相应的海南人文,对生活关注、享受、玩味等等在现实的生活形成和谐的氛围。崽崽对海南(特别是海口地区)人们的生活和精神状况很是了解,琐碎的日常记录,从海口人的自我评定、老爸茶、琼剧、海南地名、本地养猪人的情趣等等,在行文简单地娓娓而来的数落之中,时不时闪现出幽默、调侃的情态。黄宏地、符兴全的乡土散文,零零散散的记录着生活里卑小人物的生活琐事,生动感人。莫晓名对城市里小人物生活细心观察,《盲人按摩师》的艰辛谋生及对生活的希望,这是我们文化里淀积的闪光。日常的生活里,更容易发现海南的文化里没有大事,多是一些琐碎的生活,这些连缀了人们平常生活的场景。
讲到海南的文化,常常被人们说起的还有五公祠里的诸公、冼夫人、邱俊、海瑞、王佐等人事。五公祠的故事,余秋雨的《天涯故事》、李元洛的《兹游奇绝冠平生——绝句之旅》已经洋洋洒洒备写详多。冼夫人在统治期间,经梁、陈、隋等朝代的更替,但岭南一直没有发生过什么重大的战乱,隋文帝在统一岭南之后,便封她为谯国夫人。向往平和安定的生活愿望,使人们在海南很多地方都有供奉冼夫人,每年有活动纪念。本土的爱情,也能叫人如痴似狂地迷恋,李少君在《三亚,三亚》如此记录:传说一个猎人对一只娇弱的小鹿穷追不舍,终于小鹿在回头瞬间化作一个美丽少女,两人结为夫妇。鹿回头转身化为少女嫁给人类,故事本身就暗含传达着人和自然紧密相连、和睦共处的天人合一的,但是在海南的心里却以一个爱情来传说,浪漫而美丽。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三亚空遗憾。三亚的自然和文化相互交替,天蓝沙白,海水涵天,飞鸟游鱼共人闲,三亚南山佛教旅游文化南山寺、南海观音,“天涯海角”的摩崖勒石,牛栏村的回族文化,古崖城遗迹,三亚周围的小岛屿……这些都会聚在三亚的怀抱之中,构成了自然和人类文明地相互交替形成的美丽,正如李少君所惊叹:海南美如斯!
 
原创作者:段小七
原文链接:http://www.douban.com/note/47847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