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群众的力量可以改变和创造历史,权力可以利用群众,同时也能转化群众。《群众与权力》诠释着群众与权力两者的关系,剖析了战争的根源,人性的不同面。
作者埃利亚斯·卡内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小说《迷惘》、自传三部曲等。《群众与权力》是作者耗费了20多年的时间所创作,书中融合了人类学、社会学、神话、宗教、政治等方面,内容复杂,典例很多,详细解读了群众、群体、权力的概念,以及之间的关系,而这些因素解释了战争发生的动机,历史的演变,人的多面性,包括信仰、偏执、丑陋、贪婪等。在写作风格上,它打破了传统论文的结构模式,而是将我们引入一个个神秘的故事,远古的原始部落,各种案例之中,简单的文字说明外,大多都是描写、细节性叙述,他用不同时期的事件阐明他的观点,如用澳洲土著的阿兰达族祖先的两个传说解释了狩猎群体演变成哀恸群体;用新西兰毛利人的哈卡舞叙述了悸动的群众受韵律的支配。作者选择的典例包罗万象,有远古的,有现实的,有神话的,不同民族的,部落的,以及历史的,宗教的。
卡内蒂认为,在群众中,个人才能免于对接触不熟悉的事物而畏惧,所以群众喜好紧密地聚集在一起是群众的一个特性。另外的三个特性为群众要永远增长;在群众内部平等占统治地位;群众需要导向。宗教表现是群众的典型个案之一,书中讲述了“在阿拉法特的站立”,到麦加朝圣的最高潮,近百万的朝圣者聚集一起,在圣慈山围成圈,满怀激情地倾听布道者的演说。中国这次发生的传染病新冠性肺炎事件,完美表现了群众的特性,无论医护人员,还是普通百姓都凝聚在一起,不分身份地位,不分民族性别,一切平等,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信念,团结一致,使得疫情得以很好地控制。
群众并不一定是完全由人来表现的,有很多现象、事物都可以表达群众,同时也能表现一个国家的形态。“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中的“水”,就指群众,舟指君王。火,既可是希望,也可以毁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火燃烧毁掉整个森林;海,可以包容一切,而雨没有海的恒久性,它处在解放时刻的群众,标志着群众的瓦解;石头堆体现了无数人的艰辛。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群众象征,英国人、荷兰人的群众象征同是海洋,所以海上的控制权成为战争的根源;军队代表着德国人,军队是行进着的森林,始终保持活力;法国人的群众象征是法国的革命,最明显的是攻陷巴士底狱;瑞士人的群众象征是山,团结并稳定坚固,它避免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它山的形象不谋而合。西班牙人把自己看作斗牛士,意大利人则为了人们所承认的程度。卡内蒂作为一名犹太作家,对于犹太人的群众象征却难以明确的写出,因为犹太人一生都在迁移,没有安定,只能用沙代表,强烈的孤独感。
群体,是行动的单位,群众行为的根源,从群体开始,是群众最古老的、最受限制的形式。它有四种不同的类型,狩猎群体、战争群体、哀恸群体、繁衍群体,从字面上就可以体现群体的作用,他们可以相互转化。厄瓜多尔的古瓦罗斯族团结一起出征,赢得的战利品,分享他人,给人类、动植物带来了繁衍的希望。塔桑塔萨庆典是由繁衍群体支撑的,战争群体转变成了繁衍群体。哀恸群体很容易转变成战争群体,第三代伊玛目侯赛因去世,使伊斯兰教徒的极度悲伤,在穆哈兰月最高潮时,随着悲恸乐队的韵律,形成了韵律群众,哀恸之情升级,自愿牺牲者,发生暴动,与警察战斗,愤怒、疯狂的情绪者,逐渐转变成为了战争群体。历史上,十字军是群体最显著的体现,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组织下,以收复伊斯兰教徒侵占土地的幌子,对中东地区国家进行了持续200多年的战争。
卡内蒂的人生经历使他开始研究群众与权力的关系,1922年,政治家瓦尔特·拉特瑙在法兰克福被暗杀,引起了工人上街游行抗议,卡内蒂被卷入运动之中,本无关系,却被群众的力量所感染。后来在1927年,维也纳发生了一起关于殴打工人和儿童的事件,引发了工人罢工,火烧司法大楼,他又一次目睹现场,亲眼见证群众的强大。作者探究群众与权力的关系根源更主要指向二战纳粹德国和对犹太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权力,是通过武力、速度、问答、秘密、决断、仁慈等方式表现,而命令和螫刺是权力的核心。每一道命令都是由推动力和螫刺构成,推动力迫使接受命令的人行动起来,并且按照命令的内容行事,螫刺则留在执行命令的身上。随着螫刺的累积增多,一个或多个权力竞争者产生,为了消减螫刺,权力者会采取各种手段使其转变。1927年,世界经济爆发前期,一战战败国德国更加陷入困境,工人失业,企业破产,民不聊生,这就给希特勒上台提供了契机。德国签约的《凡尔赛条约》成为德国人民心中的螫刺,而希特勒的演讲,大肆宣传,利用德国群众的不满,唤起了爱国热情,利用“凡尔赛的禁令—禁止军队”,蛊惑群众,使群众内心的螫刺削弱,转化成支持他的力量,从而完全按照他的命令行事。1919年,纳粹党在慕尼黑成立,他们散布犹太人要夺权的谣言,利用德国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痛恨,煽动仇恨情绪,把矛头指向了犹太人,反犹的观念开始形成,种种这些成为犹太人被屠杀的理由。卡内蒂的小说《迷惘》结局是主人公纵身火海,他的焚书和火海在二战时起到了预见性,纳粹焚书,毁灭文化,迫害犹太种族。
《群众与权力》深刻探究了两者的关系,同时也全新解读了二战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