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哲学这个词,我们都觉得太深奥,给孩子讲,他们能听懂吗?答案无意是肯定的。生活中处处有哲学,端看你怎么看,怎么讲。
在说正事前,先说一件真事。
我儿子四五岁时,每天早上都腻腻歪歪,不想去幼儿园,要费好多唇舌才能哄着去。有一天,时间已经不早了,他还是扯着我的衣襟不让走。我哄他说:“妈妈要赶紧走了,再晚就迟到了,会被领导批评,还会扣妈妈的钱哦。”他气愤地搂过我的脖子说:“你去给你们领导说,就说我说的,以后上一天,休三天!”听着他霸气侧漏的话,我真是哭笑不得。小小的他,肯定觉得,既然领导能给我定规矩,那他应该也能给领导做决定。
我现在已经忘了当时是怎么接的他的下文,但应该说服力不强,因为后来是抱着他硬塞给幼儿园老师的。由此,我想到,虽然孩子小,但有时候他们考虑问题的角度和深度是大人始料不及的。如果能抓住他们思维的触发点,及时给与适当的引导,那效果肯定比我当时的处理方式要好。
就像这个规则问题,幼儿园的孩子甚至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能理解什么是规则吗?大人应该怎样和他们讲规则?给孩子背定义,讲大道理肯定是行不通的,最好的办法是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春雨润无声地来渗透,而且最好是在事件发生前,就能让他明白,从而自觉地理解规则,执行规则,那就不会遇到我那种尴尬了。青豆童书馆出版的这本《猫国叽里咕噜宝典》就很说明问题。这本书把故事的背景设置在了世界背面一个神秘的国度——猫国。猫国里有一本人人都要遵守的神圣宝典,那就是《猫国叽里咕噜宝典》,里面对王国人的一言一行都做了细致的规定。但小猫嘀噜却总是忘记“宝典”里的规定,喜欢按照自己的喜好做事。为了让他遵守规则,国王派了王国里的猫博士去治疗他,让猫王子,猫公主去感化他,甚至亲自出面教育,结果,都失败了。不仅如此,猫国王还被嘀噜“传染”,体会到了按自己心意做事的快乐,决定废除宝典,可是,嘀噜却又不乐意了。这其中的理由嘛,就很耐人寻味了。
自由与规则一直是人们热烈探讨的话题,有时候连大人都不好把握其中的度,怎么给孩子讲好这个深奥的哲学问题呢?
首先,作者用具体的事例代替了抽象的名词,让一切难懂的术语变得触手可及。对于小孩子来说,他可能理解不了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就是规则。但他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过马路要等红绿灯,等等,这些就是规则的具体内容。故事中,作者用《猫国叽里咕噜宝典》作为规则的代表,对猫国的人们做出了一系列限制:晚上工作、学习、发呆,白天睡觉、打呼噜、磨牙;出门得戴帽子,喝咖啡时要微笑,吃饭时不能使用刀叉和筷子;要用爪子捧着吃鱼……这些规定繁琐而死板,让人不胜其烦。那什么是自由呢?自由就是自己做主,不受约束和限制。就好像书中的小猫嘀噜一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己给一些固有的事物命名啊,猫不叫“猫”,叫“草”;鱼不叫“鱼”,叫“萝卜”……,他还学着一边吃鱼,一边甩尾巴,还用尾巴去钓鱼,这一切都让他感到释放自我的快乐。
孩子们通过这些具体的事例就知道了,哦,原来猫爸爸猫妈妈,甚至猫王子、猫公主那样的做法就是守规则,小嘀噜那样做就是自由。被约束的感觉不好,而做自己却很有趣。概念理解了,利弊也清楚了,怎么处理二者的关系呢?
作者同样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猫国王见劝说无效,就改变了做法,宣布废除宝典,人人都可以编一本自己的宝典。人人都可以做主了,可王国里却乱了套。人人都有自由,就等于谁都没了自由,全国乱得连一个小小的颁奖会都开不起来了。最后大家通过切身的体会得出:生活中不能人人都自由,必须要保留一定的规则,比如,交通规则、观影规则、餐厅利益规则等,“凡是有其他人在的场合,或者集体活动时,就不得做妨碍其他人的事”。所以呢,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也没有绝对的规则,只有遵守公共秩序,才能得到相对的安宁和幸福。这个结论不是书中直接告诉孩子的,而是用具体生动的事例体现出来的,孩子们接受起来毫无难度。
其次,在叙述故事过程中,作者运用夸张幽默的语言代替了枯燥板正的说教。中国文学历来讲究“文以载道”,写文章一定要说明道理,弘扬精神,即使儿童文学也要如此。但有些道理不是非要板着脸训人,夸张幽默更容易深入人心。尤其对小孩子来说,“蹲下来”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说话,效果更佳。比如,故事中的嘀噜妈妈为了让儿子遵守规则,特地编了儿歌让他背诵:我的妈妈的爸爸是宰相,我的爸爸的哥哥是国王。我的妈妈的爸爸是宰相,我的爸爸的哥哥是国王。……读着这样的歌谣,你是不是能想到你家小区楼下超市门口摇摇车里唱的: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奶奶,……孩子对此肯定也非常熟悉,并有一种莫名的喜感。而嘀噜则把妈妈的歌谣改成了:我妈妈的爸爸是在笑,我爸爸的哥哥是蝈蝈 ……这种场景想必大人孩子也熟悉吧。还记得那首被改成“千疮百孔”的《春晓》吗——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一咬一个包,十年好不了。小孩子就是有这种幽默恶搞的天分。这种情节设置和幽默是孩子们能迅速理解并能有代入感的。
同样的,为了商量给嘀噜的奖励,猫大臣们想出的各种各样的奖励更是让人喷饭:奖麻雀,奖蚯蚓,奖鱼鼠脆脆饼!瞧瞧这千奇百怪的奖励,瞧瞧这“不正经”的名字,一个大奖,怎么能这么随便呢?这就是无规则带来的后果!作者就是通过这些夸张的描写来让读者看到了人人自由的可笑和荒谬。孩子们在笑声中充分理解了规则的必要性,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此时的“不说”就是“说”!
再次,作者运用对比的方式突出了个性和想象的乐趣。嘀噜的率性快乐和猫王子、猫公主的老成、无趣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样是孩子,王子和公主被各种规则拘束得没有一点个性,这样的孩子虽然懂事,却缺少灵性。而嘀噜因为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就显得快乐、聪明,有创意。
此外,王子、公主、国王的前后变化也形成了有趣的对比。他们以前遵照宝典生活,一丝不苟,没有快乐,而当他们按自己的意愿生活后,天蓝了,云白了,脸上也有笑容了,生活也变得美好了。这种前后的变化更能说服作者想要表达的个性。作者充分发挥想象,结合自己小时候的经历,让自由与规则这种深奥的哲学问题充满诗意,充满快乐。
整本书语言活泼生动,充满生活气息,一个个熟悉的生活场景,把大人带入逝去的童年时光。一个个立体丰满的人物用自己的行为和语言给孩子播下了哲学的种子,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判断。
请这样给孩子讲哲学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