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闪灵》《肖申克的救赎》等作品,《约翰的预言》——原名《死亡地带》并没有那么大的名气,然而,这依然是一部很斯蒂芬·金的作品,最鲜明的特色就是虽然铺垫还是那么长,双线撞在一起来得那么晚,但是,特别好看。
据说恐怖片分为两种,硬恐怖就是电视机里突然爬出个贞子,照镜子的时候突然背后出来一个怪物,大概就像莎拉去找约翰,约翰带了一个一半杰基尔一半海德的面具——吓你一跳,另一种是软恐怖,就是你看得时候可能没觉得那么恐怖,但是随之而来你会被一种恐怖的氛围包围,因为,那个制造恐怖的恶魔,也许就生活在我们周围。
如果这么说,那《约翰的预言》大概是两种恐怖兼有的。虽然我们无法像小说中的角色被“吓一跳”,但是可以想象,在那个一切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夜晚,那个面具是留下了怎么样惊悚的印象给莎拉,而另一个连环杀人恶魔的出没,又让我们与警探一样不寒而栗——他就生活在你的周围,你的孩子还曾经和他一起游戏和接触——这才是真正的恐怖。
这是“现代惊悚大师”的魔法。
然而,惊悚不是《约翰的预言》的主题,这个主题直到故事要结束才抛给读者——如果你天赋异禀,如果你能预测到希特勒会做什么,那么你会不会在1932年阻止他?
放心吧,这个问题永远不会困扰到我们。
一个人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总是要由他所做过的事情来定义,至少对普罗大众是如此。1939年之前的希特勒,他也叫希特勒,因为后来的事情还没有发生,再此之前,大众无法将其定义为杀人恶魔,如果后来的事情没有发生, 没有大屠杀和战争,谁又能用可能发生而未见其发生的事件来定义他呢?
这就是约翰的困境,他“不得不做”的事情无法得到公众的理解,那些有可能在为此好好活下去的人,不会感谢他,相反,他们会将他看成一个毫无逻辑的杀人未遂者,约翰永远也证明不了他行为的合理性,甚至是正义性,他将作为一个骗子、疯子、杀人者死去,将耻辱留给他在这个世界上的社会关系。
我想到了《我们与恶之间的距离》里的李晓明,他的遗书说自己不后悔,说自己做了“不得不做”的事儿,他在剧场杀了十多个人,如果他是约翰,大概也要说自己看到了一个了不得的人以后要做破坏性很大的事儿,他阻止了他,但是他的脑回路永远不会得到理解。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圣人和恶魔真的是一线之隔啊。于是说会到约翰,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希勒特后来的罪行,所以那个回到1932年杀他的人就是英雄,但是格雷格并没有机会成为希特勒,所以约翰也不会成为英雄,而且,就算你相信他有超能力,他依然不被理解和接受,那么,做完这件他不得不去做的事儿就死去,是最好的结局了。
斯蒂芬·金在《写作这回事》里写到:“我想要将一群人物(也许是两个人,也许只有一个)放到某种困境中,然后观察他们如何竭尽全力脱身”。这个困境放在《闪灵》里是雪中的那栋小屋,放在《肖申克的救赎》中是监狱,虽然是那么难以逃脱,但是主人公历尽种种磨难还是能逃脱的,放在《约翰的预言》中却是除了死亡再无任何逃脱的可能,这么说来,约翰才是最孤独的。因为“不用辛苦得来的”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好运气赢了钱的代价也许是车祸,有了预言的能力的代价也许就是生命。我是一点也不喜欢约翰那个神神叨叨的妈妈,但是从她身上,也能看到斯蒂芬·金对宗教信仰的纠结,显然他不认同约翰母亲这种信教的行为,但是却又在不经意间赋予了她“先知”的身份,特别是当约翰想要回归正常生活的时候,总是已经过世的母亲敦促他去行使自己天赋的能力,总是将他摆在“与众不同”的位置上,履行这个“与众不同”的责任。
他毫无疑问是个很悲情的人物, 而作者也毫无疑问给我们留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地带供人思考,却永远没有答案。因为扪心自问,你相信格雷格真的会成为美国总统,并且最终发动战争,成为一个像希特勒的人吗?
但是,小说却是真的很好看。
一个无法被突破的困境,一个注定悲情的人物——读《约翰的预言》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