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2017年8月《推理世界》杂志,作者:Z总监)
今年四月,中国版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上映,在以4.6亿元的票房成为春季华语电影一匹“黑马”的同时,也引发了推理迷针对《嫌疑人X的献身》中日韩三国不同电影翻拍版本的讨论和对比。而鲜为人知的是,早在多年前,就有一部日本推理小说也曾被中日韩三国分别拍摄成影视,那就是推理小说家西村京太郎的小说《敦厚的诈骗犯》。
西村京太郎以“旅情推理”小说而闻名,代表作是“十津川警部系列”和“侦探左文字进系列”,然而他的非系列小说也不乏精品,例如“暴风雨山庄”模式的本格推理小说《双曲线杀人案》、《七个证人》,荣获江户川乱步奖的社会派推理小说《天使的伤痕》,谍战小说《D情报机关》等等。西村曾经做过政府公务员、卡车司机、保险推销员、私家侦探、警卫、赛马场职员等多种职业,可以说是看尽世间百态,对下层人民的疾苦十分同情了解,这在他的作品中也时有体现,短篇小说《敦厚的诈骗犯》就是一部反映小人物悲欢的代表作。
《敦厚的诈骗犯》,日本原名直译是“和善的胁迫者”。小说的这个标题本身就会引起读者们的好奇:不管是“诈骗犯”还是“胁迫者”,都和“敦厚”、“和善”之类的形容词沾不上边。为什么小说标题会把两个如此矛盾的形容词放在一起呢?还是让我们通过小说改编的中日韩三国影视来详细了解吧。
《敦煌的诈骗犯》在日本曾经多次被影视翻拍,本文仅选择其中最广为人知的版本——2001年日本东京电视台制作的日剧特别篇《胁迫者》,与1993年中国电影《诈骗犯》、2006年韩国电影《顾客是王》进行对比分析。
中国电影《诈骗犯》:忠于原著的本土化改编
在本文比较的《敦煌的诈骗犯》中日韩三国翻拍影视剧中,中国电影《诈骗犯》诞生时间最早,虽然将故事背景改到了中国,但却是最忠于小说原著的影视改编。
西村京太郎的小说《敦厚的诈骗犯》讲述了普通憨厚的理发师野村晋吉某天在自家理发店正常工作时,突然有一位名叫五十岚好三郎的不速之客闯入。原来,晋吉三个月前一次驾车出行,不慎撞倒一个小女孩,当时并未发觉的他直接驾车离去,事后才从报纸上得知此事。于是五十岚以晋吉肇事逃逸为由,一次又一次对晋吉敲诈威胁,敲诈的金额也每次递增。终于忍无可忍的晋吉为五十岚理发时一气之下用剃刀杀死了他。最终晋吉以“业务过失”被从轻判处缓刑,却从五十岚的遗书中得知了这个看似凶恶的勒索者背后隐藏着令人心酸的真相……
这篇颇具“欧·亨利式结尾”风格的小说不仅在日本获得了推理小说协会奖,多次入选《日本推理小说杰作选》等书籍,而且在中国也曾广为流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该小说还在故事类杂志多次被刊登,上演过改编话剧,出版过改编连环画,还入选过中学语文课本。
1993年,根据该小说改编的中国电影《诈骗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八十九年代著名悬疑故事片导演沈耀庭(代表作《东港谍影》、《405谋杀案》、《侠盗鲁平》等)担任执导,编剧则是他的兄弟沈耀华。
沈氏兄弟联手创作的电影《诈骗犯》,除了将故事背景从五六十年代的日本改到了四十年代后期的中国,并将所有角色和剧情中国化之外,剧情方面十分忠实于小说原著,人物角色也栩栩如生。
著名话剧演员王诗槐出演的理发师钱根发(小说中的野村晋吉)体现出小人物的谨小慎微和善良懦弱,有“人民艺术家”称号的老演员仲星火出演的顾松岚(小说中的五十岚好三郎)外表凶悍贪婪,内心无奈落魄,让观众感觉仿佛是小说中的人物从书中跳出来一般。
而小说中晋吉一次次被五十岚勒索时两人情绪和心态的变化、晋吉试图反抗,找人调查五十岚,却意外发现五十岚舍身去救出险些车祸的儿童、五十岚临死前的喃喃自语、五十岚的妻子将丈夫的遗书交给晋吉等情节也被一一还原。只是因为短篇小说剧情不够支撑一部电影的长度,电影增加和拓展了一些故事线相关的情节:例如钱根发调查顾松岚时遇到波折,不慎卷入他人圈套被暴揍一顿、钱根发一家三口在得知事情全部真相后前往顾松岚墓前祭拜等。
电影还在一些细节上尽量向销售原著“致敬”:例如顾松岚,也就是小说中的五十岚好三郎被设定为五十三岁;晋吉的妻子文子在电影中叫“文香”;五十岚的妻子清子在电影中叫“李志清”……甚至影片中一些人物台词,例如结尾五十岚的遗书,都与小说中译本几乎是只字不差。
四十年代末的中国和五六十年代的日本同样处于二战之后贫富差距加大的恢复发展期,下层人民生活艰辛,经历了那段岁月的编导沈氏兄弟和老演员仲星火在阅读西村的《敦厚的诈骗犯》时应该也会心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慨,这也许就是他们能带给观众们这样一部虽然故事背景不同,但是原汁原味地按照小说翻拍的优秀的社会派推理电影的原因吧。
日本电视剧特别篇《胁迫者》:与时俱进的现代化改编
《敦厚的诈骗犯》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就两次被翻拍成电影,可惜反映并不太好,也没有出版录像带或DVD等影像制品。直到2001年,日本东京电视台根据该小说改编,由知名女演员伊藤兰(饰演理发师野村国子)和擅于塑造多种复杂角色的佐藤B作(饰演五十岚好三郎)主演的电视剧特别篇《胁迫者》终于获得了日本观众的认可,十几年来多次重播。
为了让观众更有代入感,电视剧的导演和编剧将故事的时代背景改到了现代。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日本的社会环境与西村京太郎小说描叙的时代背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此日剧的编导对小说进行“与时俱进”改编,使之更容易为新时代的日本观众所接受。
首先,正如该剧日文标题全名“胁迫者:老城区平凡主妇恐怖的袭击”所展现的那样,主角之一理发师改成了女性,由小说中的野村晋吉改成了晋吉的妻子野村国子,而且国子还是个带着一个独生子的中年寡妇(也就是说剧中的晋吉早已经去世),而驾车肇事撞伤小女孩逃逸的司机也从小说中的理发师本人改成了理发师的儿子野村彻。这样的改编是为了对应小说中五十岚在遗书中所说的“当我明白你不是坏人,只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好人时,非常愧疚”,小说中的晋吉虽然在没察觉的情况下撞伤了人,但是肇事逃逸的客观事实依然存在,而且从报纸上看到车祸新闻之后还是懦弱地不敢自首,在五六十年代生活比较困难的日本尚能被观众理解,但是在法制观念健全的现代日本则很难被观众认同,更不会觉得理发师是“好人”。因此该剧中理发师丧偶的单身妈妈的身份天然的就会引起以家庭主妇和中老年观众的同情和好感,而她隐瞒肇事逃逸真相,甘愿一次次被人勒索的理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这样就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同理心,从而理解她的行为。
其次,小说中理发师最后在给五十岚剃头时一怒之下用剃刀杀死了对方的情节也在剧中也被改成国子被五十岚诱骗到一个破旧仓库,在被五十岚拿刀威胁后,慌乱之中用剃刀刺死了对方。这样的改编一方面是为了避免观众产生对理发师行业的产生恐惧心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呼应原小说标题“敦厚的诈骗犯”,小说中五十岚虽然最终退还勒索的钱财,甚至支付了理发费,但是依然导致理发师过失杀人被判缓刑,还丢了理发师的职业,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实在算不上厚道。剧中的五十岚死于和国子的打斗,国子最终因为正当防卫而无罪释放,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这样的结局更容易被现代观众接受。
第三,小说中的故事到理发师被判缓刑,收到五十岚的遗书就戛然而止,他之前车祸逃逸的事就不了了之,这不符合现代社会的法治精神。因此剧中的结局是国子被无罪释放,收到五十岚遗书后,劝说车祸逃逸的儿子去警局自首,最终儿子被从轻判处缓刑。此外,无论是理发师儿子的车祸逃逸案、五十岚的勒索案、国子刺杀五十岚的案件,有关警察调查的剧情一直存在。该剧就是以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向观众们传达了法治观念。
韩国电影《顾客是王》:融合韩剧特色的情感化改编
2006年,韩国电影《顾客是王》,将西村京太郎的小说《敦厚的诈骗犯》再次搬上了大银幕。在之前的影视版本已经将这篇不到两万字的小说的故事点挖掘殆尽,然而这部韩国电影却依旧选取了独特的角度展现小说中的故事,还拓展了多条新的剧情线。
假如说中国电影《诈骗犯》的主题是“民生多艰”,日剧特别篇《胁迫者》的主题是“守护”和法治理念,韩国电影《顾客是王》的主题则是“爱”和“人生如戏”。
小说结尾五十岚的遗书中曾经提到,多年来自己一直是个不得志的龙套演员,出演的坏人总是惹得观众们发笑,然而当自己以演员的身份,而是为生活所迫去“演”一个坏人时,却做出了卓越的表演。中国电影和日剧对此情节只是一带而过,并未做更多的诠释,而韩国电影却将这个点发扬光大,甚至升华为电影的主题。这点从三国影视剧的题目就可以看出来,不管是《诈骗犯》还是《胁迫者》,都强调的是五十岚的勒索行为,而韩国电影却名为《顾客是王》,强调的是他作为一个演员,分别在戏剧和人生的舞台上表演的另一面。
电影《顾客是王》的开头引用了英国“戏剧之王”莎士比亚的名言:“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划脚的拙劣演员,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然而随着黑白交错闪动的片头,身着白衣的理发师安昌进(小说中的野村晋吉)和一袭黑衣的勒索者金扬齐(小说中的五十岚好三郎)交替登场,最后随着剃刀闪动,鲜血四溅……
在剧情方面,对于外国的作品,韩国的导演们并不满足于简单的改编,往往会大刀阔斧的进行删改,并加入韩剧式爱恨交织的感情戏。例如韩国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就大胆地删掉了侦探汤川学这个角色,而增添了许多数学老师和女邻居的感情戏,甚至将原著中女邻居的女儿改成了侄女,以体现她在数学老师心中的“圣洁性”。
而电影《顾客是王》中,则大大增加了理发师和妻子的感情戏,展现了一对夫妻在经历婚姻七年之痒的无奈,甚至还加入了勒索者勾引理发师妻子这种“狗血三角恋”的剧情。
然而这看似狗血的剧情背后,却是理发师和勒索者“演技的较量”。其实真正肇事逃逸的人是理发师的妻子,理发师为了保护妻子而故意演戏,让勒索者以为肇事人是自己。而对一切心知肚明的勒索者一方面向理发师妻子勒索,另一方面以理发师妻子的“桃色事件”
来威胁理发师。
甚至到了影片后期勒索者被杀,理发师被判缓刑之后还有一个惊人地反转:真正杀害勒索者的人不是理发师,而是理发师的妻子!勒索者在理发师夫妇面前分别演戏,瞒过了两人,而理发师则演了一出大戏瞒过了所有人!
然而,理发师和勒索者演戏的目的,都归于电影的另一个主题“爱”,理发师因为对妻子的爱而演戏,勒索者因为对女儿的爱而演戏,让人唏嘘不已。
电影最后删去了小说五十岚的妻子给理发师送丈夫遗书的结局,而是设计了勒索者的一个老相识,冷眼观看事态发展的墨镜男子揭露了所有的真相,最后以理发师含泪观看勒索者生前演过的电影,回忆起自己和妻子热恋时期曾在约会时瞥见音乐会海报上熟悉的面孔……令观众百感交集,回味无穷。
对于韩国电影这种添加了各种感情元素的改编,观众的评价褒贬不一,而在笔者看来,至少拍出了新意。
推理小说的每一次影视翻拍,都能给我们提供一个不同的角度去认识这部作品,这也许就是许多优秀的推理小说被“拍了又拍”的缘故吧。相信不少推理迷也和笔者一样,尽管心里清楚经典难以超越,却依然十分期待自己喜欢的推理小说被各种影视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