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璃人泪
《战国策》记载了豫让的名句:“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出言豪放,定想不到假以时日,此言会被化妆品广告和女性杂志广泛借用,更想不到会成为女权主义者口诛笔伐的对象。
事实上,女性化妆本就不尽然是为取悦男子。丽莎·埃尔德里奇深挖彩妆历史,得出与之迥异的论断:化妆发端于防虫害、抗病毒、宗教仪式,哪怕是在为美而化妆的年代,女性化妆的自由也可视为她们拥有权力和地位的参照。《彩妆传奇》一书不仅记载了化妆品的历史变迁,更是一首关于美、女性和生命的动人诗章。
追逐美丽由来不是权贵的专利。私人订制的宫廷秘方、巫师掌管的祖传配方、就地取材的民间偏方,每个对美心怀向往的人都在默默为化妆品的历史贡献智慧。及至20世纪,化妆品产业化仍不脱集体印记,绝大多数化妆品牌都是从对美需求最盛的行业发展而来的:剧院、香氛工作室、时装店、化妆品工厂、化妆师。美永远没有尽头,化妆产业亦如是,巨大的市场像一片沃土,随时让新奇特的种子创造奇迹。
但趋之若鹜也有可能是饮鸩止渴。青春苦短,人们等不及要做第一个变美的人,忽视了可能的风险。譬如,以铅白或砒霜美颜,不得不以更多的铅白遮掩枯槁灰暗的脸;今人避之不及的放射性元素曾是打造耀眼妆容的明星产品,想借居里夫妇的成功分一杯羹,后果很严重。相比之下,被商家操纵倒不足挂齿了,尽管其势头越演越烈:假充药剂师,将产品成分吹得天花乱坠;用高得离谱的价格和消费者玩心理战;贿赂美妆播客以求好评……遑论那些有争议的、临床依据不足的配方和美容手段,怎知数十年后不会变成后人眼中的铅白、砒霜或镭?
埃尔德里奇提醒我们放慢脚步,理性看待对美的标榜。化妆的上纲上线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是战时鼓舞士气的武器、可以是女性争取独立的工具、可以是宣扬个性的口号;另一方面,白皙肌肤优越论、以妆容划分的社会阶层、弃妇论、虚伪的偏见,都让外在的粉饰沦为没有灵魂的附庸。它跟铅白的矫饰是一样的,期望越多、投入越多,失望就越大。
爱默生有言:“社会是一个化妆舞会,人人都掩饰着自己的真面目,但又在演示中暴露了自己的真面目。”层出不穷的新产品、新技术,或可满足我们对美的各种诉求,妆成赫本或梦露不是梦。然而彩妆的未来又确乎并非是在变得更美(不计真实与否)的道路上更进一步。美终将回归生命本质,是能令人愉悦、予人自由的东西,而不是如履薄冰的伪装。埃尔德里奇称:“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和可以随意选择或放弃红唇与烟熏的自由,是赋予女性权利的两种最好的方式。”而古语则有更简洁的表达:为己悦容,非为悦己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