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如果选一个无所事事的中午读书,读美国的南方文学再好不过——那些小说里总冒着一股湿热的气息,读上两三行便恍如置身其中,感同身受。最好读麦卡勒斯,读她的《伤心咖啡馆之歌》,幽深、孤独。麦卡勒斯不是无病呻吟者,她最大的孤独或许就在于体内盛开的激情。不是不爱而孤独,而是因为爱,倍加孤独。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原作名:The ballad of the Sad Cafe
译者:李文俊
出版时间:2015-5
ISBN: 9787542643544
最优版本纸质书底价:亚马逊商城(RMB:19.20)
最优电子书低价:暂无
<iframe frameborder="no" 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width=330 height=86 src="http://music.163.com/outchain/player?type=2&id=31108464&auto=0&height=66"></iframe>
书籍简要介绍:
这是1951年麦卡勒斯出版的小说集,收录了《伤心咖啡馆之歌》《神童》《赛马骑师》《席林斯基夫人与芬兰国王》《旅居者》《家庭困境》《树·石·云》一共7篇小说,以孤独症为创作主题。她依靠幻想建造出了一个南方社会生活的图景,湿热、幽暗,或者泛着白光,在那些怪异的人物身上,孤独展现出不同的姿态来,丰富、多变,激情澎湃。
孤独的姿态
孤独是麦卡勒斯小说的注脚。她舔舐自己的伤口,以幻想为药进行创作。
在《席林斯基夫人与芬兰国王》中,她所塑造的席林斯基夫人是个把生活过得相当热闹的人,可内里她却沉浸在一种美好的幻想之中,当这种幻想被布洛克强行打破,席林斯基夫人的孤独暴露无遗。吊诡的是这种孤独感引发了布洛克的同情、理解甚至是不可言喻的爱。《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男性化的艾米莉亚小姐对罗锅李蒙表哥百依百顺本就是一个谜,爱无可解释,无可比较,为何艾米莉亚小姐没有选择高大英俊的马文马西,而是选择了李蒙,同样马文·马西的爱和罗锅李蒙的爱也无因可循,为何马西会爱上貌不惊人的艾米莉亚小姐,李蒙紧紧跟随马文·马西。或许人正因为残缺才去寻找自己得不到的部分,在爱而不得之后,艾米莉亚小姐将自己永久封闭隔绝,她真正成为了一个孤独的人。
(这张照片大概是麦卡勒斯最有名的一张了。来自网络)
酒精、疾病浇灌出的畸零之爱
卡森·麦卡勒斯作品中最重要的两个主题是南方和孤独。她在南方长大,南北战争前南方的荣耀始终留在这片土地上,它的衰落也同样刺激着南方人的内心。卡森·麦卡勒斯的写作中,南方常常以一种孤寂、荒诞的景象出现在背景中,而前景则是一个个孤独的人。
麦卡勒斯童年多病,遭孩子们排挤,相较于同龄人,她更敏感、聪慧,因此内心孤独更加深刻。后来她搬家到富人区,更是体会到了贫富分化的差异,内心脆弱。她渴望爱和关注,正是这一点促使她不断创作,在故事中寻求心灵的慰籍。比如《伤心咖啡馆之歌》的创作,便是在她的婚姻危机之时。她23岁时靠写作成名,随后便爱上了安妮玛瑞,和丈夫利夫斯的感情陷入危机,而后她和大卫·戴蒙得相爱,三人关系剪不断、理还乱,激情和痛苦的交织中诞生了艾米莉亚小姐、李蒙表哥这样的人物。
(麦卡勒斯生活照。来自网络)
幽暗、寂寞的哥特风格
和邪恶的奥康纳比起来,麦卡勒斯可温柔多了。只是她和别的女性作家相比,像极了一块花岗岩。她自成一种风格,将你引入到一个幽暗的世界里去,尽管这世界的描述或许如《伤心咖啡馆之歌》中所说是一个夏日的午后,白日烈焰,那也毫不妨碍你在字里行间中产生一种错觉:周围的一切荒凉、阴沉,如果是回忆则是黝黑的。
美国的哥特文学常带有黑魔法、诅咒这样超现实的浪漫色彩,可是麦卡勒斯呈现的风格是一种怪诞的现实主义,她所描绘的外部世界无不带着一种幽深荒凉的感觉,《伤心咖啡馆之歌》中,南部小镇沉闷、寂寞、忧郁,“这儿的冬天短促而阴冷,夏日则亮得耀眼,热得发烫。”“房子非常古老,它身上有一种古怪的、疯疯癫癫的气氛”,小说中的人物也多是边缘人,他们的身体往往是不健康的,丑陋的,李蒙表哥是个罗锅,没有人能说清楚他有多大,艾米莉亚小姐高而且瘦,像男人一样健壮,《赛马骑师》里的骑师“瘪陷的太阳穴发暗”,总是冷笑。麦卡勒斯的外部环境总笼罩着一股低气压,而她的人物则在低气压中徘徊,无处置放他们的孤独。
(麦卡勒斯生活照。来自网络)
徘徊、吟唱,夏日终焉
麦卡勒斯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始终难以评定,人们把她归结为南方哥特文学的一位作家,但她有多重要呢,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评判,她讲述人的孤独感,讲交流的不可能,可是在思想上始终未走向更远的地方,而至于创作技巧也未在前人基础上有何实验突破。可是这完完全全不妨碍她被我们所喜欢!
她早年学习音乐,作品中总是弥漫着淡淡的音乐感,当我们阅读麦卡勒斯的作品,仿佛在听钢琴的独奏,不流于泛滥的抒情,却留有余味。
在《伤心咖啡馆之歌》的最后,艾米莉亚小姐在李蒙的背叛、失败的羞辱中老去了,“她的脸更长了,身上发达的肌肉也萎缩下去,到后来变得像发疯的老处女一样瘦。”“她的声音断断续续,有气无力,凄凄惨惨,有如教堂里一架漏了气的管风琴。”她冷静地描述一个爱而不得的女性的衰亡,精准,不煽情,刀刀入骨。她仿佛是一个在小镇上拉琴唱诗的人,开篇的时候,她抬头看看天空,抱怨了一下南方的湿热天气,而故事收尾了,一个女人的一辈子也就到此为止了,至于后来会如何,我们也了解得差不多了。她便又抬头看看天空,天空还是发亮,空气还是湿热的,似乎一切都没有改变,只是已经没有那么好的酒喝。小镇重新陷入了无聊.......首尾
呼应,让故事呵成一气,构成了一个美妙的圆形结构。
结语
孤独,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一种病症,《质数的孤独》、《十一种孤独》,以及马尔克斯、普鲁斯特这些作家都在写孤独,麦卡勒斯抓住了时代脉搏的节奏,她用自己的病与爱创造了一个个孤独的个体,这或许是她为自己所作的画像,一个个都有自己的投影,但这画像或也可让同样孤独的我们了解他人,了解孤独,而不为此感到痛苦了。
作者:金羲和
不着现实的梦幻女青年,最大的梦想是读读写写,自由生活。
(勾搭途径:xiheking@sina.cn。公众号xiheking)
孤独不是因为无爱,而是因为爱而变得更加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