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馨雅
记得美剧《老友记》第四季里有这样一个情节:中学时的莫妮卡非常胖,那时候她对校园里的酷男孩“马修”虽有暗恋之情,却没有机会表白。多年后,她终于能和该男孩约会了,结果她发现这个将近三十的男人还活在高中时代:骑着摩托车泡女生,在电影院里干零活,说的笑话还是校园笑话……第一次约会后,莫妮卡就甩了他,然后半得意半唏嘘地对瑞秋说:“我终于有机会甩掉马修了。”
中学的时候,大部分人对那些酷酷的男生女生都过艳羡不已的时候吧?不过,成年后,这些曾经拉风的人物的境遇如何?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进行一项专门的研究。
先说结论吧:那些看似举止老练的青少年,他们可能在人生较早阶段很受欢迎,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20出头的时候,他们惹上麻烦的概率会变得更高,比如吸毒、酗酒以及违法犯罪。
该项研究的负责人亚伦是弗吉尼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他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这些人能捞到所谓的‘酷人物’的头衔是因为他们的行为举止,然后为了继续表现‘酷’,他们的行动就越来越极端,越来越边缘化。”真可以说成也萧何败萧何!
这个项目历时10年,共跟踪研究了184名学生,记录了他们从13岁到23岁的成长历程。
在这些学生13岁的时候,那些表现出“伪成熟行径”的人看起来更受同龄人欢迎。所谓“伪成熟行径”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词,包括表现得很浪漫,他们和女孩亲嘴,或者对女生动手动脚;也包括恶作剧,比如糟蹋父母的钱财,或者不买票溜到影院里看电影;也指他们专门和一些外表拉风的人套近乎……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靠谱的作派不会带来持续的人气。实际的情况正相反,同龄人逐渐鄙夷他们的这些行为了。于是,那些“伪成熟行径”会演化成更大的麻烦。该研究报告这样写道:“那些靠着‘伪成熟行径’建立自己形象的青少年逐渐需要转变了,比如从小偷小摸变成了性质更为严重的犯罪了……他们甚至用这种方式让学长们都错愕不已。”
总之,在13岁的时候,如果用“伪成熟行径”建立人气旺的形象,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15的时候,这个方法基本就失效了。
到了22岁的时候,这些“酷小孩”在交朋友的事情上,会麻烦不断。亚伦说:“曾经的‘酷小孩’到了20岁出头的时候,比起一般的同龄人来说,他们能力较差,无论是社交上,还是在别的方面。”
道理很简单,他们少年时候的行为模式被带到了成年期。比如,在中学的时候,这些“酷小孩”交朋友只看对方的外表,只要对方长得漂亮就可以,他们根本不曾用心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交友方式对他们是莫大的伤害。
不过,这项研究有一个缺陷,就是取样不够广泛。这些学生样本都是来自美国东南部的公立中学。虽然这些学生有些是城市的,也有些是郊区的,但是184个样本终究面还是较窄。
无论怎样,这项研究有一点非常值得肯定,就是青春期的行为模式对成年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联想到我们国家数起关于“国学课堂”虐待儿童的新闻(近期还有一些骗取家长财物的所谓矫正学校,居然能“矫正”自闭症,真是匪夷所思!),不禁令人感叹反科学的教育理念,居然还这么有市场!
(明确说明本人的态度,我非常敬仰我们国家灿烂的古典文化,但是反对沉渣泛起的“国学”。不单单是《子弟规》、《三字经》等书籍误人子弟,更重要的是很多不学无术的人披着“国学”幌子,招摇撞骗、借机敛财的事情不胜枚举。)
教育其实和其他科学一样,都需要理性的思维和艰苦的努力,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有时候所谓的捷径根本就是不归路,耍酷耍狠的行为比好好学习用功读书,自然要轻松许多;弄几本半通不通的古书去教小朋友们,自然要比用科学育人要省力省钱许多。但是,真实世界常常会给投机取巧的人甩出不客气的耳光。
真希望我们的研究机构也能好好探究一下童年或者青少年时期经历的事情,对未来的人生会有何影响?比如那个被“国学”折磨得遍体鳞伤的小姑娘,比如那些还在“矫正”课堂上被精神污染、身体遭受虐待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