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让生活更安全更便捷-书啦圈

对于设计者来说,新意、大胆、前卫是追求也是挑战,但对于购买者来说,使用性能才是关键。有了小孩之后,出门购物的时候更加注意物品的实用和安全性,不再将外观列入第一位。当然能碰上三项皆有的物品,那便会犹豫不决的下手。

据北京儿童医院统计研究结果显示,4-6周岁的儿童最容易发生“家庭坠物伤害”,而这些坠物发生地包括书橱、书架等家具,设计固然要美,但是有儿童的家庭不让家具变成危险的来源是评判设计的一项关键指标。因而,家具的高度是设计者应该关注的一个方面。书中写道:“安全与舒适永远是设计所追求的至高标准,这也是人体尺度数据存在的理由,一切设计都要以此为出发点,达到最佳的人性化效果。”并解释了数据的意义。在看书之前,我一直以为设计者是可以天马行空、随意发挥,没想到好的设计还“需要通过大量的测量和统计,得到他们的特征和尺寸、个体间差异、分布情况及规律等。”想来如此,我们购买衣服的时候还有大小尺寸,而我们生活的家具又何尝不需要呢?举个例子来说,不同的人对书桌的高矮要求定是不同的,如果个子高的人跟个子矮的人坐同一个书桌,那么个子高的人估计弯腰的严重,会不会引起脊椎变形呢?怪不得,现在的书桌讲求的是可调节性,同一款让你自由调节到合适的位置,一方面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避免了重复设计,节约了成本与时间。真正好的设计往往就是源于生活的体验,在体验中发现可以改进的地方从而达到最佳的设计状态,而这种体验又是相互的,有了最佳的设计状态,我们的生活又可以变得更加方便与便捷。

书中还讲到构建幼儿园的例子,“在一层以上教室走廊的外侧,按照通常的标准,可设计成1.2-1.3米的实心栏杆,这样虽然比使用栏杆安全,但绝大多数小朋友的平行视线被矮墙挡住了,看不到更多的远景,容易造成压抑的感觉。相对来说,如果做成全封闭式的墙体并进行大面积墙绘,或者安装玻璃幕墙,都会是更好的办法,会更加关注儿童的心理感受。”设计的人性化要求,原来不单单关注人的生理要求,也需要关注人的心理要求。现在具有心理问题的人越来越多,而大多产生的原因则要追溯到儿童时期,如果一样设计能够在生活中减少对儿童压抑的状态,无论对家庭还是社会来讲都是巨大的帮助。

我虽不学设计,但也明白我们的生活中缺少不了设计,这本书并没有告诉我们该如何设计,但是却告诉我们设计与生活密不可切的关系,想学设计的人可以参考下,毕竟源于生活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