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识混沌吗?你了解混沌吗?如果还不清楚,就一起来看看这本《混沌》吧。

这本由梦枕貘与松本大洋携手创作的《混沌》脱胎于《庄子·内篇·应帝王第七》与汉代《神异经·西南荒经》。《庄子》中说道: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汉代《神异经·西南荒经》记载:“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腹无五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名为混沌。空居无为,常咋其尾,回旋仰天而笑。”梦枕貘将之结合在一起,就是这本带有轻巧飘忽质感的《混沌》。

谁也说不清楚混沌是什么样子的,它有多少只脚,可是看混沌的生活,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感觉啊。混沌没有名字,所以它不是任何人,也正因为它不是任何人,它才能成为任何人。混沌总是去咬自己的尾巴,转着圈,与自己玩耍,或者抬头对着天空微笑,自得其乐。

可是南海与北海的皇帝不这样认为,他们为了报答混沌的善意,想要混沌与所有生物一样,有七窍,能够与这个世界交流。他们为混沌画上眼睛耳朵与嘴,于是混沌拥有了七窍与感知的能力,也迎来了自己的死亡。也许如作者所说,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嘴巴去说,本身就是很艰难的事情吧。

这个世界上总有太多人处于善意的目的想要帮助别人,或是因为无知而要改变他人,想要让所有人拥有共同的状态与价值观,他们不允许世界上有不同的状态存在,却从来没有考虑过这是不是对方需要的东西,这种状态是不是适合别人。

如果以另一个角度考虑问题,混沌死去了,只是它的生命状态发生了变化,也许是变得更坏了,但是也有可能是变得更好了。只是状态不一样了,只是我们对这种状态一无所知而已。混沌是消失了,可是也许它还在以一种其他的方式存在着。

绘本是一种很奇妙的表达方式,会让你基于文字与画面想到更多,也或者什么都不愿意去想。混沌是一种什么物质?还是一种状态?或许什么都不是,混沌就是混沌,是一种美好的感觉,是一种蒙昧未知,是一种对世界还不清楚的美好期许,每个人都曾经拥有过混沌,处在其中而不自知,可能在某个时刻,我们失去了它,于是那个时候的我们也一起跟着死去了。接着进入另一个混沌状态,一个新的带着不同世界观的人出现了,仅此而已。

混沌状态有止境吗?可能有,也可能没有。也可能世界都处于一种混沌之中。

我们不用感慨曾经失去的混沌,而应享受当下的这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