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孙骁骥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副标题: 百年中国股史的九个瞬间1872-1998
出版年: 2020-5-30
页数: 384
定价: 68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20713443
80后财经作家孙骁骥常年致力于经济史研究和财经趋势分析,是“腾讯•大家”“百度•百家”“雪球财经”“金融界”等网站专栏作家,这些积累促成了撰写《股惑:百年中国股史的九个瞬间1872-1998》的基础,该书从晚清时代的轮船招商局始,至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终,分为“上篇:晚清股市风云”“中篇:民国投机往事”和“下篇:现代股坛忧思录”。
书如其名,捕捉历史瞬间,剖析成因、过程和后果。也就是说,这部作品是叙事史,同时不乏思考和分析,对于普通读者很友好。一般而言,《股惑》这类作品的读者,大概率是股民,希望能借此获得一些启示。以笔者本人而言,作为20世纪90年代就进入中国股市的“骨灰级”股民,读来亦颇有感触。
比如,招商轮船(代码601872)于2006年11月24日上市,笔者有幸以3.7元的价格中签1000股,因盘子较大,上市之后不温不火,便在8元附近卖出,自从卖掉之后,该股就再未回到8元附近,慢慢悠悠地上9元,再上10元,一路不回调,笔者在12元附近买回来之后,股价开始加速上涨,涨到16元多,笔者准备长线持有,可惜好景不长,股价很快就跌回买入价附近,在犹豫是否保本清仓的时候,迅速被套,然后就想着摊低成本,不断补仓,窟窿越补越大,亏损出局。这个过程和《股惑》书中描写的情节极其类似。如果早点读到这本书,也许可以避免亏损。
历史事件发生在过去,而历史又总是给当下敲响警钟。阅读《股惑》,这些词语,比如“投机”“泡沫”“崩盘”“股灾”“黑色星期一”“金融风暴”等,我们一定不会陌生。它们紧密相连着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时刻。它们是1883年上海房市、股市的惨状,是1910年橡胶股泡沫的粉碎,是浮沉于投机市场的民国政要掀起的金融风浪,是这百余年不断发生、难以避免的股市地震,也是身为中小股民的广大散户仍在其间搏击挣扎的每个瞬间。
作为一种金融工具,股票应当是投资,但从实际来说,投机是常态,是我们俗话说的“炒股”。笔者认为,投机是中性词,无须望之色变,应当批评的是过度投机。股市如果没有投机,没有泡沫,那就是一潭死水,就失去了活力。在投资渠道狭窄、没有太多选择的情况下,炒股仍然不失为普通百姓的一种选择。《股惑》讲述的百年历程,起起伏伏,一次股灾还没过去几年,新的热钱就再次蜂拥而入,股民似乎都很健忘,但这就是股市的魅力,是股市永不断绝的生机。诚如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所言:“只有一场危机才会带来真正的变化。”
假设市场不存在投机行为,大家都很理性,价格也几乎都是合理的,那么,这个市场就是有效运转的,有效到你都无法战胜它而获利。股市这种自我矛盾的特性,是它天然具有的。投资股票,就是购买未来的期望值,而未来的变数随时都在转换。人类的情感在做出经济决策的过程中也会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很多时候都不依靠逻辑推理,而是在冲动之下买进卖出。股市的运转就是有序和无序的循环斗争,周期性泡沫的出现是市场系统的内在特征,当然,这并等于说泡沫就是无法控制的,我们可以预测,也可以尽力避免。
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席勒曾经论述“动物精神”主导下的非理性繁荣。动物精神导致了经济的动荡不安和反复无常,但同时,“它还意味着我们与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之间的特有联系。有时候,我们被它麻痹,有时候它赋予我们能量,使我们振作,克服恐惧感和优柔寡断”。炒股就是参与丛林竞争,它很残酷,但也酝酿着机会。我们期盼法则的合理化,也要学会保护自己。作为老股民,笔者的经验,首先是量力而行,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如果没有大的把握,不要追加资金;其次是心态要“佛系”,切忌追涨杀跌,见利好出货,止损要及时,最好用自己的闲钱炒股,万一被套也等得起,《股惑》的历史就是一个浪潮与一个浪潮,一次繁荣和另一次繁荣,有时相隔并不算长。
《股惑》揭示了中国股市的一大特点,即作者所说的“国有基因”。这是中国股市在诞生之初就奠定的中国特色,给后来的股份制实践带来了启发和影响。李鸿章办招商轮船局,在朱其昂主事失败之后,由买办出身的唐廷枢和徐润担任“国企经理人”,两人大胆引进股份制,官督商办。这种模式在肯定政府领导的前提下,拥有相当的商业决策权和自主权,符合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因为百姓更倾向于政府的信用。把持政权的孔宋家族的不当行为,导致政府信用的破产,引发民国股市的剧烈动荡。香港股市之所以能逃脱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的危机,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国家队”的入驻。经济学家路德维希·冯·米塞斯说过:“政府对市场的每一次干预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中国股市是个“政策市”,是政府主导型的经济体制,尤其考验管理者的水平,也尤其检验面对风险的抗衡能力。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诞生,作者强调了这一举措的政治意味和它作为浦东开发战略计划重要环节的意义。一年之后,深圳的证券交易所也宣告开业。中国股市的重新开放,既是响应上层的决策,也是市场与计划结合的诉求产物。老百姓初始的入市热情来自于政府的大力宣传和支持,从基本毫无常识到如今的习以为然,炒股渐渐融入了中国人的日常。无疑,中国股市可以说是改革开放最为抢眼的成果之一,不过,其中也暗藏一些隐忧,很多股票的发行,主要是为了筹募资金,对于哪些企业可以上市有着政策上的倾斜,这与成熟的资本市场和现代企业精神是不符合的。缺乏透明性,或有造假行为,也是饱受质疑之处,炒股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政府监管的职责就是要降低风险,维护正当权益。
基于股市的高风险和快速连锁反应特征,完全放任的自由主义政策和过度监管的人为干预,都是不可取的。股市是金融体系的一个部分,它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与央行的货币政策,与楼市、银行、保险、通胀水平、社会产值等都息息相关。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游资到处流走,以索罗斯旗下量子基金为代表的金融大鳄,在1997年对东南亚的泰国等地的成功狙击,状况之惨烈让人触目惊心,索罗斯本人遭受一片骂声。然而,作者为索罗斯做了辩护,认为他是一个善于观察并发现问题的批判者,这次亚洲金融危机暴露的是“亚洲模式”背后的制度性缺陷。作者还举例了中国内地股市存在的不规范乱象隐藏的危险,一个缺乏规范、缺乏良好管理的股市,如果全面开放,有什么能力对付国际资本的做空呢?中国股市要克服“政策市”的弊端,必须控制金融与政治的密切程度。作者强调,真正的自由市场必须以法律和制度建设为基础。中国股市要想走出“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就必须接受金融风暴的洗礼,深刻追溯事件的根源,重新反思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书中引用以1973年香港股灾为背景的电视剧《大时代》的主题曲经典歌词:“如此年代满障碍,如此事后预计将来,骤眼望几许悲几许得失……”让人五味杂陈。中国股市百年风云,变与不变,皆有因数。全书虽然终结于上个世纪末,读之仍然很有现实感,故事仍在时刻发生。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我们忙于应对一个遍布挑战的未来。今天重览这段岁月,回忆自己的悲欢得失,我们能获得什么样的启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