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楠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副标题: 经济发展的历史根源
出版年: 2020-5
定价: 67.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20363228
这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就是《繁荣与贫困》的主题。该书借助历史计量分析方法,通过一系列发展指标的度量,挖掘“经济发展的历史根源”(副标题)。章节专题形式,总分总结构,逻辑条理清晰。作者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楠。
第一、二章是总论,呈现世界发展的大致格局,指出理解现实、理解当今状况,必须寻找被忽略的历史成因。总论介绍了以亚当·斯密、托马斯·马尔萨斯为代表的古典主义经济增长理论,以索罗模型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及最新发展起来的新经济增长理论。这些解释各有道理,也各有局限不足。李楠把有关经济增长与发展差异的主要假说归纳为地理假说、制度假说和文化假说三大类。这些假说都反映了历史在遗产性研究、历史自然实验与特殊问题的考察这三个方面对发展的重要性。由于“路径依赖”和“多重均衡”的存在,各经济体之间的历史经验必然会对生产要素积累以及经济绩效差异产生深远的影响。
李楠认为,要素禀赋结构始终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和保障。那么,是什么构成要素禀赋结构呢?总论之后,各专题展开具体的讨论。
李楠把地理因素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最基础的决定因素,“纬度与社会财富的空间地理分布”等图表,直观地显示了人均GDP与纬度之间的关系,此外,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也与地理因素有关。地理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重要机制之一是通过贸易来实现的,正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所说的,相比陆路运输,水运可以为产业发展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受到贾雷德·戴蒙德与《枪炮、钢铁与细菌》的影响,李楠强调了各个国家和地区健康情况的差异,疾病影响健康,而健康是人力资本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说,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更好的发展机会,不过,李楠补充了“资源诅咒”悖论,即过度依赖资源有可能造成过度消费以及制造业和加工产业的萎缩,经济发展必须引以为戒,现实教训亦比比皆是。
“地理与发展”是第一个专题,是具体探讨的起点。这部分的陈述还指向了农业文明的地理起源、生物多样性与经济发展、灌溉与专制等问题,表现了作者宽广的历史视域。十个专题,涉及文明起源、地理大发现、奴隶贸易、工业革命等人类社会发展等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战争冲突、疫病传播与扩散、人口流动等重大经济社会政治问题。这些专题从方方面面进入历史的各个层面,揭示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直接或间接因素,这些因素相互勾连,呈现了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复杂陈因。
除了生产要素和技术之外,制度是经济学家在解释经济发展与增长问题中强调最多的因素。制度对经济绩效的影响主要通过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以及制度变迁理论等得以体现。李楠列举、介绍了主要的经济史学说,进一步给出了一系列经济变量与不同法律本源的实证分析结果。图表“资本市场起源与法律表现”考察比较数十个国家,证明了,起源于普通法系的国家比起源于大陆法系的国家更倾向于保护投资者。李楠还分析了宗教信仰、社会规范、习俗、行为准则等文化因素,他广泛利用“经济增长率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等多种图表,谈论文化议题时也力求有理有据,材料扎实,落足历史与现实。
量化经济史的最大特色,就是数据、图表的熟练应用和分析比较。李楠非常注意对中国历史的考察,往往是先讲世界的、外国的例子,然后讲到中国的情形,比如,李楠讲述“文化宗教对战争冲突的影响”,他先讲了欧洲的三十年战争、十字军东征,然后讲到中国,就以太平天国战争造成大量人口损失、产业衰败、政治结构变化和人力资本地理分布改变等情况为例,加以分析。这是全书各章普遍的做法。在这种对比里,身为中国人的我们会感到强烈的冲击,无论是历史还是当下,繁荣抑或贫困,这是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