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喜欢把孩子比作花朵,把老师比作园丁,以此来强调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其实,不仅老师,每个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人都能称为“园丁”。这些园丁,可能是老师,可能是家长,也可能是有过一面之缘的陌生人,他们不仅用自己的语言或行为打动了孩子的心灵,还影响了孩子一生的发展方向。
《午夜园丁》就是一本充满温暖和力量的治愈绘本。少年威廉是格里洛赫孤儿院的一个孤儿,他忧郁而孤独,就连整个格里洛赫巷都是阴冷灰暗的。然后,一个园丁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来到这个街区,把树木改造成了各种各样巨大的动物造型。翠绿的颜色,优美的造型很快就吸引了小巷的居民。少年威廉在一个夜晚跟随老园丁走进公园,一起修剪树木。第二天,园丁消失了,但他留给威廉一个礼物——一把园丁的大剪刀,让威廉继续在这个小镇创造着美。是的,威廉成为了新的园丁,脸上的忧愁也被快乐代替,小巷也变成了一个欢快明亮的世界。小镇上人们的生活也变得更美好了。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特里·范(Terry Fan 范扬华)和埃里克·范(Eric Fan 范扬夏)。但中国的读者拿到书后,并没有那种完全异域风情的感受,反而会从中看到很熟悉的东方意象甚至中国元素。原来两兄弟是中美混血儿,他们的父亲范光棣来自台湾,是位哲学教授,现居住在台湾农村。范老先生热爱动植物,即使在城市,他也不断地种树、种菜、养蜂,饲养马、狗和鹦鹉、孔雀等各种各样的鸟,家里还有两个水池养了大约30多只乌龟。范氏兄弟在潜移默化中喜欢上了动植物。对于两兄弟来说,父亲就是午夜园丁般的存在。虽然他们曾经因为身份特殊不被同学接纳,但他们仍然体会到了作为中国人的那份独特自豪感。
也因此,你会看到画面里园丁修剪成的龙是中国人传统印象中腾云驾雾的形象,而不是西方传说中飞扬跋扈能喷火的龙 ;画面中小主人威廉的人物形象也不是西方人那种典型的高鼻梁、深眼窝,而是戴着鸭舌帽、眉目清秀的东方人;最明显的是威廉、骑脚踏车的小女孩、长裙女人和穿夹克的男子在一起的画面,那位上了年纪的男士穿的很像中国七八十年代的衣服。看到这些画面,让人莫名有一种怀旧的情绪。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先生曾说:“好的绘本不是简单的‘告知’孩子,而是能调动孩子的感官,让孩子能够充分地‘感受’内容。”书中画面细腻生动,连树木的纹理都看得清清楚楚。很多时候采用跨页大图,画面丰满,甚至延伸到了画外,温柔的朗月以及栩栩如生的园林造型给人巨大的视觉冲击力,进而你能从画面上感知到或阴冷或温暖或孤独或快乐的温度及情绪变化。
作者充分利用颜色的变化来展现小镇景色和人们行为和思想的变化。书的版权页是一张跨页,灰白的大图上是一条深长的小巷,右上角的一个牌子上写着“格里洛赫巷”,巷子里的人穿着大衣,戴着帽子,低着头,形色匆匆,彼此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路旁,还有一个干瘪的易拉罐。一个梳着两条辫子的小女孩趴在窗台上,无聊地看着街道。一个老园丁左腋下夹着一个梯子,右肩上扛着一卷东西,手拄一根拐杖正背对着读者大步向前走去。整个巷子给人的印象就是阴冷,冷漠,毫无生气。而随着老园丁的到来,他修建的树木造型优美大方,打破了小镇的孤寂,人们纷纷涌上街头,脸上的笑容也多了。人多了,鸟多了,小镇上越来越热闹,街道也变得干净整洁了。故事的最后,人们在街道两旁种上了五颜六色的鲜花,孩子们在巷子里玩耍嬉戏,有的人家还把桌子搬到了门前,上面放着柠檬水供大家喝。这是一个多么温馨、和谐的小巷啊。灰白和彩色的对比影响了人们心境的变化,让人们的心情也变得鲜活明媚起来。
一位老园丁午夜的一次爱心行动,激发了一个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带领他走出孤独,引领他追寻美,创造美;一个个造型奇特的大树,让人们打破了原有的冷漠,变得亲热随和,随后带动整个小巷改头换面。这多么像一连串的爱的连锁反应。你可以说这是艺术带来的美丽改变,也可以说是美好心灵带来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说是想象力、创造力带来的神奇效应。但归根结底,都要感谢那位老园丁,是他的行为改变了这个小巷和小巷里的人们。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的园丁,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去影响、改变这个世界,只需要一点点爱,一点点想象力和创造力。你愿意做一位传播爱的园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