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元明清诗》

文/蓦烟如雪

受《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我对古典诗词愈加喜爱。

我国夙有“诗国”之称,但多数诗词很少应用到生活,多数是“诗教”作为启蒙和考试的作用,所以在面对诗词上,多数人呈现的是略知一二,并未深入骨髓的状态。

然,现如今,国家重视中国古典文化,自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一个国家乃至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故而文化自信,也是凸显了传统文化的价值,例如这些经久不衰的诗词。

在书中,作者也说:“读诗不但可以享受到‘美’,而且可以获得‘真’与‘善’,提高你的人生品位,提高你的人文素养。”而在这本《元明清诗》也确实能感受美的灵动,如沐春风,如撒都剌的《芙蓉曲》中的“鲤鱼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飞木叶。”如网恭的《春雁》里的“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还有洪昇的《喜雨》“麦芽争出土,花气欲排春。”

在书中,不乏熟知的作者,如前面所说的洪昇,《长生殿》就是出自他手;“吴中四才子”里的文徵明、祝允明和唐寅;还有抗倭将领戚继光、《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甚至以《石灰吟》而有名的于谦……这些人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他们也有抒怀之时,蒲松龄一生不得志,遂将热情转至创作中,而在《元明清诗》看到纪昀的《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甚是觉得他不输王维,“两岸濛濛空翠合,琉璃镜里一帆行。”诗人不仅写了杭州的绝妙风光,还借画法入诗,在书中,作者点评“试看诗中并无一具体景点的刻画,而是从感受出发摄取空灵之景,而后略加点染,使所描画之景不但动静相间,且虚实相生,启人想象,增益美感。故小诗显得空灵蕴藉,清丽自然,流美之至。”

在看古典诗词的时候,往往我们很少从诗源入手,就开始读诗的表面意思,这个往往是误导性的,而作者先点作者,简单概述,在铺诗句,解析诗句中的意思,我最为喜欢的还是他的点评,从语法、意境、结构、意义……多个角度去分析,使读者更为直观看到诗的前因后果。

这本书共选元明清三代诗人一百二十九位,诗作二百四十三首,虽不能全面地反映三代诗词的风貌,但是从中看到他们的才华以及成就。

这本浓缩版的元明清诗,还是值得闲暇时翻阅看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