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 蒂莫西·费里斯(Timothy Ferris)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原作名: Seeing in the Dark:How Backyard Stargazers Are Probing
译者: 迟讷
出版年: 2020-8
页数: 462
定价: 9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天际线
ISBN: 9787544781640
“如果一个人爱上了亿万颗星星中的一朵花,他望望星空就觉得幸福。”我们都曾经是小王子,怀抱单纯爱意,望向星空深处,幽邈神秘的所在,都有些什么呢?
在生活的路途上,大部分人逐渐钝化了对“无用”的东西的爱,幸而总有些人,他们依然爱着,并融进了骨血,喂养自身成长,并反哺,并让所爱炽热为众人所见。
蒂莫西·费里斯(Timothy Ferris)就是后者。根据《望向星空深处》的讲述,1954年,费里斯10岁时,他们一家流落佛罗里达,靠捡拾贝类维生,潮汐的规律和海洋生物的相应行为让他很好奇,一望无际的美丽星空抚慰身心,让他十分向往。后来,他成了美国20世纪最好的天文学家之一,也是最好的科普作家之一,像他研究的星辰一样闪亮。
《望向星空深处》原来是天文纪录片,成书同样面向大众,风格亲切。前言概括全书线索:第一条是费里斯本人的观星之旅;第二条是讲述业余天文领域的成就及变革;第三条有关地球之外——用我们人类在目前对宇宙的初期研究中能够做出的最好解释,说明星辰、星云、星系、星系团等到底是什么。这部分的表述就表明了,作品将涉及许多人物和故事,宇宙的秘密是无限的,人类要保持谦卑之心。
作品从费里斯的经历讲起。他和小伙伴们勤工俭学,共筹天文望远镜,组织小型个人天文俱乐部,撰写日志,记录数据,绘制素描,收听广播,订阅杂志,驾驶汽车到处观星。这些也是普通爱好者的普遍经历。《望向星空深处》的扉页题辞是,“献给世界各地的观星者”,在无垠的星空之下,有无数个“蒂莫西·费里斯”。
天文学有点特别。正如费里斯所言,在历史长河的大部分时间里,天文学原本只是业余爱好者的追求。很早以前,很久以来,世界各地的族群都在记录他们的日常观察和某些特别的天体现象,以便从中寻找规律,指导人类的生活。直到19世纪,西方天文学仍旧是被业余爱好者统治的,大部分是拥有私人天文台的富裕绅士,或是因技艺高超而得到皇家津贴或商业赞助的普通市民。即使到了20世纪,业余爱好者被迅速成长的专业天文学群体所替代,但他们的光辉也并没有全部被掩盖,仍有很多贡献。
本书大多章节的写作,分作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侧重对观星成就和天体现象的科学解释,第二部分是与此有关的人物采访。业余爱好怎样推动天文学?受访者都是些什么人呢?
杰克·牛顿展示了他的各种设备和观测方法。两个月后,杰克的一张太阳照片以整版跨页的形式发表在《新闻周刊》上。英国皇后乐队的成员布赖恩·梅兴致勃勃地谈论天文学对他的音乐的影响,他以漫游太空为主题写过歌。帕特里克·摩尔是天文科普的元老,他和费里斯愉快地交谈着科普书籍与电视节目对他们的影响。斯特尔特·威尔伯是贫穷的兼职数学教师,可他用自己制作的望远镜和自己写的电脑程序,实现了对土星的观测并发现了白斑。戴维·列维有着“彗星猎手”的美誉,他从没上过天文课,也不从事科学相关的工作,可他用“土办法”已经发现12颗彗星啦!……这样的故事非常多,天文爱好者自发的热情难以表述,就像分散在浩渺宇宙的亿万颗星星,自在地发着光。
为何业余爱好者在天文学领域如此重要?英国爱好者杰拉尔德·诺思说,专业人士的监测程序是有盲区的。天文学家雷塔·毕比说,她经常依赖爱好者的观测结果,并解释了专业观测和业余方法存在的差异,两者的结合可以获得重要的数据,揭示真相。从天文学的发展历史来看,很多惊人的进步都源自观测者的发现,理论必须得到观测的支持,观测经常能修正习以为常的观念和科学成见。而费里斯做出的解释是:“最重要的是能力,而不是文凭。”
全书的三条主线是相互穿插的,蒂莫西·费里斯代表了那些从业余爱好者成长起来的科学家,这本书是讲故事性质的,它书写的对象未必都能成为天文学大咖,更多的始终只是挚情执着的业余观测者。普通人,与普通人的爱,极其少有地成为了一部科普作品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