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2020年7月20日“推理之源公众号”,有删改,作者:Z总监)
由于古时科学技术不发达,古代中国人总是会将一些事物归结为“天意”来解释,鬼神观念应运而生。纵使王朝更替,社会变迁,鬼神观念一直流传下来,并在文化中予以体现。公案小说就常有主人公破案过程中时常求助于鬼神,经神明指点,查出真凶并将其绳之以法的情节;这无疑与以讲究逻辑,运用科学知识,推理出案件真相为宗旨的西方侦探小说大相径庭。
在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中,对于被借鉴的公案故事中一些怪力乱神的元素,他则会尽量给出合乎逻辑的解释或归结于偶然因素,《四漆屏》就是其中一例。
《警世通言》第十三卷《三现身包龙图断冤》讲述了一个姓孙的押司某天偶遇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必死于今日,结果一向正常健康的孙押司果然在那天夜里突然投水身亡!几个月后,孙押司的寡妻改嫁他人,女儿也出嫁了。不料某日孙押司的鬼魂突然在女儿和女婿面前“显灵”,并留下一张写有不明含义诗句的纸。女儿和女婿交这张纸交给新任知县包拯;包拯通过破解诗句的含义,了解到孙押司的妻子勾结奸夫杀害丈夫的真相,惩治了恶人。
作者借助“诗句藏谜谁解明,包公一断鬼神惊”的故事,表达了对世人的警戒“寄声暗室亏心者,莫道天公鉴不清。”
《大唐狄公案》中《四漆屏》的主线案件——商人柯兴元“投水自杀”的案件,就取材于《三现身包龙图断冤》,但在结构安排和情节设置等方面做了很大调整。
除了前文所提到的丰富破案内容和增加案件支线外,对原故事中鬼神元素也做出了一定处理:先夸大了被害人生前心情不好,精神萎靡的现象;又将被害人的妻子和奸夫勾结杀人的线索暴露,由原故事中被害人“显灵”改成狄仁杰微服私访,深入贼穴时,一位窃贼无意间透露;还把包拯通过破解字谜找到被害人尸体修改为狄仁杰通过被害人房间里的苍蝇和屋里遗失的箱子两条线索,推理得出;这样既保持了原故事悬疑恐怖的气氛,又给出了符合科学和逻辑的合理解释。
而对于算命先生所谓的“预言”,高罗佩并没有像许多侦探小说那样简单归结为算命先生和凶手的勾结;相反他在《四漆屏》中保留了“占卜算命”神秘性,甚至若有若无的暗示其合理性,体现了他对中国鬼神文化的尊重与包容。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四漆屏》的故事也被两度影视化:其中1986年电影《血溅画屏》,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孙重亮主演狄仁杰。这部电影努力还原唐代风情和高罗佩小说原著的风格:电影开篇引用了一首狄仁杰居官断狱、问理刑名自诫之诗:“断狱寸心间,千古费详猜。生死决于我,能不谨慎哉”,片尾主题歌也是这首诗谱曲而成,由著名歌唱家杨洪基演唱,韵味悠长。
道具无论是公堂里摆的是凳子(注意这里不是椅子),还是宅院里挂着的猛兽画像以及人物略显开放的穿着,都做得十分考究;而在人物对话方面,则没有沿用大部分中国历史剧文绉绉的语言风格,还是更接近于高罗佩英文版小说通俗直白诙谐的“译制腔”。
另一部则是大名鼎鼎的《狄仁杰断案传奇》:该剧由山西电视台制作,该剧第一部14集拍摄于1986年;它囊括了小说《大唐狄公案》中长篇与短篇的五个故事,《四漆屏》是其中压轴的11-14集。
长达四集的篇幅让该剧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作了适当的扩充,丰富一些人物关系和故事背景的介绍;
例如狄公微服私访时在酒店看到的社会中下层的众生相,心中尚存正义感的强盗头子等,还在案件中还适当增加了一些让剧情更为复杂吸引人的支线。
在中国近现代新思想文化风潮和西方侦探小说文化的冲击下,传统公案小说已经显得不合时宜;其中一部分被淘汰,另一部分则转化为现代武侠小说、悬疑侦探小说等形式;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就是优秀的范例。
以《四漆屏》为例,从该故事对公案小说部分故事成功重塑来看,中国古代的公案小说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有待后人仔细发掘和改造。
大唐狄公案之四漆屏-小说与影视改编浅谈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