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有朋友说,《慈悲》读完,想起《活着》。并没有说二者雷同的意思——要说雷同,那也是我们在生存面前面临的问题雷同吧,以及一天天活下去的哀伤与沉重,命运将人玩忽股掌之中,人生之路崎岖诡谲,这些都让人觉得似曾相识。

然而水生的幸运是自己选择了慈悲的同时,无论在生命里的哪个阶段,身边都有人和他一起前行,彼此不说支持,至少能够陪伴。无论是工友还是老婆,都对他如此。

另外,他还有一个对他传、帮、带的师父,还有一个争气懂事的女儿,我觉得他的一生基本上是值得骄傲的。

当然,这也都是他个人选择的结果。换一个贪婪的、自私的、小器的人,不会有他这样的一生。这尚算值得欣慰得一生,也是作者的慈悲之笔。

水生父母双亡,长大后承蒙党恩,从工专毕业,分配在苯酚车间,这是个有毒的工作,一般退休之后两三年就会生癌死去。

水生的师父对党有很深的感情,对徒弟也是。可是自己一生命运多舛,勤恳工作,一个女儿却又年纪轻轻得了肝炎,他为他的徒弟们要过补助,而轮到他自己,委屈和自尊心让他跪下。

师父走到车间主任办公室,把帽子f放在地上,跪了下去。周围路过的工人都过来看热闹。宿小东走到门口说:“你这是干什么?”师傅说:“我这是跪着,但不是跪你。我跪在这个办公室门口,跪给所有人看。”这时工会的宋主席过来了,众人让宋主席主持公道,宋主席一抹嘴巴说:“原来是补助的事情啊,补助是个很重要的事情,补助出了李铁牛这种坏分子。”嘀嘀咕咕,拍拍屁股走了。师傅继续跪着,宿小东笑了笑说:“你跪吧。”师傅说:“我跪。”

这段看得我肝肠寸断,手无寸铁的人,除了自己的肉身和自己的自尊,别无所有,然而这样的肉身只能换取有限的生活资料;这样的自尊也换不来更多的东西,还会给人耻笑的机会。

水生和师父的女儿走到了一起,后来,二人又收养了乡下的一个女孩做女儿。

小说的时间跨度很大,从水生刚从中专毕业写到了退休,是一个人作为“社会人”存在的这么些年。时代的变换,身在其中的人是很难及时感受到的,要过些年,回头去看,才能看出来其中的动向。普通人往往就在这其间被时代的齿轮挤压折磨。

生活细节和命运变换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言说完备的。要看其中的起起伏伏和人物的千般面孔,还得钻进书里。《慈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缓上一段日子,再读一遍。到了文末,既给人满足感,又让人有淡淡的回味,是好书通常会有的特质。

真的会让人想起《活着》吗?我读完之后愿意学习“慈悲”-书啦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