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先后在上海《新民周刊》、《南风窗》上海记者站等媒体从事记者工作的陈统奎,2009年11月来了个“华丽转身”——他回到故乡海口市秀英区博学村,从事再造故乡的伟大实践。这本《从故乡出发,从世界回来》一书,就是讲述他运用现代乡村建设理念、借鉴国内外经验做法,在故乡进行乡村振兴实践的体会与感悟。
一次采访,坚定了他回乡创业的决心。锲而不舍的努力,再造故乡取得丰硕的成果。从《从故乡出发,从世界回来》一书中知道,陈统奎虽然有名校毕业的文凭、在上海媒体的工作,但按照现行户籍政策,他的户口却不能落在上海,只能从南京迁回老家。这让他觉得自己是个“有根、有故乡的人”无论走到哪里,他的心始终牵挂着故乡的一草一木。2009年,陈统奎到台湾采访,在这里,他看到了一幕再造乡村的胜景:曾经也是记者的廖嘉展、颜新珠夫妇,在1999年“9.21”大地震后,来到遭受地震破坏严重的日月潭附近的桃米村,带领乡亲们再造故乡。经过10年努力,桃米村面貌焕然一新,“居民新盖或翻修了老房子,经营着20多栋民宿,还有水上旋转餐厅等新奇事物”;桃米村以“青蛙共和国”这一个乡村旅游主题,每年吸引超过50万人次的游客到访,光旅游一年就有2200多万人民币的收入。桃米村不依赖资本开发,依靠文化人带动,导入社会资本创造的奇迹,让陈统奎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桃米村的巨大变化,让陈统奎马上想到了自己那个古老的火山口村——博学里。这里,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元,人们主要依靠传统的农业谋生,村庄处于没落凋敝的状态……《沙乡年鉴》一书的作者,美国自然文学作家奥尔多.利奥波德曾经说:“乡村和人一样,普通的外观常常隐藏着秘密的财富。想要觉察这笔财富,就必须在乡村生活,与之为伴。”陈统奎就是想挖掘乡村秘密财富的人,从台湾归来不久,他毅然辞掉媒体的工作,回到博学村,与蓝天白云为伴,进行再造故乡的实践。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决定在全海南修建第一条乡村山地自行车道,邀请海南自行车运动协会来举办比赛;在此基础上,开办农家乐,发展家庭旅游,开办蜜蜂博物馆,将古老的故乡从传统农业转型为融有机农业、生态保护、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新山村。为实现这个目标,他发起成立了“博学生态村发展理事会”,把村里20多个能人罗致了进来。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持续的努力,博学村建起了山地自行车道、文化室、球场等,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的优势产业——荔枝,畅销各地;同时,通过吸引韩国艺术家驻村创作,使农家乐、民宿等得到了迅速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博学村的新“名片”。陈统奎再造故乡的实践,初见成效。
不断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运用于再造故乡,振兴乡村的伟大实践中,从而避免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进而实现人生梦想。陈统奎在再造故乡的创业中,渐渐结识了许多和他一样有乡村情结、有创业激情的人。他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奏响乡村振兴的激昂进行曲。在“与明月共舞,看见操盘手”一节中,陈统奎讲述了他在成都市蒲江县明月村的所见所闻。这个“保留着小聚落型态的传统农村”,通过“引进新村民”的方式,让明月村变成了“一个多元文化生态的文创产业圈”,实现了乡村振兴的目标。陈统奎深受启发,认识到:没有新村民的加入,光靠老村民的力量,是不可能再造新故乡的。回来以后,他逐渐学习明月村的做法,引进新村民,为振兴博学村献计出力;在“我的小火山 你的‘小革命’”“被梦想叫醒 被故乡唤回”这两节中,作者讲述了自己与牧儿、王海达等人合作,对博学村的特产荔枝进行深加工,制作荔枝啤酒、荔枝冰激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为村民增收的探索。
陈统奎在再造故乡的创业中,不仅学习国内的、本土的好经验,还将自己在日本等地游学中学到的乡村振兴的好作法,不断移植到博学村的中。在“马路村的乡恋经济学”一节中,他讲述了在轰轰烈烈的城市化浪潮中,日本这个最美村落——马路村是如何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吸引城市消费者来这里体验式消费,从而实现了乡村振兴;在“大村梦幻农场姓农”一节里,作者讲述了他在日本长崎大村湾的见闻。这里打造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吸引游客来体验式采摘梨子、葡萄,开办冰激凌工房等,一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广泛学习借鉴别人的成功做法,让陈统奎在再造故乡的实践中,信心百倍,步履坚实;而陈统奎沉下身子,大胆实践的开拓精神,对于当下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无疑也是具有极好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的。
(《从故乡出发,从世界回来》 陈统奎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3月出版 定价:68元)
一位媒体人再造故乡的伟大实践 ——读《从故乡出发,从世界回来》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