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金),位于非洲中部,15世纪被西方殖民者入侵,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利用柏林会议之后将刚果列为“私人财产”,称为“刚果自由邦”。1908年,刚果正是沦为比利时的殖民地—“比属刚果”,1960年,刚果宣布独立才结束,比利时统治近百年,同时也造成非洲的环境、生物等发生改变。《野性与文明:一位进化遗传学家在刚果(金)丛林的新发现》将通过科学家的探险,追忆刚果殖民地的血腥历史,回顾人类的猎杀罪恶,环境的破坏,动物的灭绝,但在新的世纪中,研究学家们又开始寻找新的物种,新的希望。
作者伊莱·格林鲍姆,美国进化遗传学家,专注于爬行动物的研究,尤其是中非地区。在写作风格上,将刚果的变革、古老传说、部落元素融入到科学探险中,使动物的保护与灭绝填上了神秘的色彩;笔者的探险经历,细节的描写,还原了原始的非洲。
《野性与文明》,让我们了解了刚果,从历史、古老部落、环境,生物等,主要体现了四个层面,第一层面,刚果的历史变迁,书中第三章,突出描写“比属刚果”的殖民史到独立的过程,这里的人们被看作二等公民,惩罚用河马做成的鞭子抽打,男子拿着微薄的工资在恶劣的卫生环境中工作,而妇女工作则只给盐代替工资。为了在10米多高的树冠上收集橡胶,管理者将老人与妇女作为人质,男人如果拒绝,家人会被打死。公共部队的士兵有的也会被铁链锁上远离家乡,没有逃跑的希望,而且遭受白人的毒打。
其次,刚果环境的改变,人类的猎杀,造成生物种类的不断地消失。19世纪,大海雀因为过渡的捕猎而骤减,贪婪的标本收集者让它彻底的灭绝。不禁想起申赋渔的《逝者如渡渡》,每一种鸟的灭绝,都是人类的罪恶和贪得无厌。
第三层面,刚果古老的神秘部落,民俗文化。《米基镇的老鼠》一章中,充分体现了刚果人的热情,小贪婪和不安感。由于战争的缘故,刚果人可以持枪,进入领域一定要有向导,否则是一件危险的事;沟通交流需要给予钱财,不然寸步难行;但当你遇到困难时,他们认定你不是危险的人,会主动帮忙,即使是陌生人也会伸出援手。他采访了生活在伊托姆伯维60年的女人,她说小时在米基镇到处是野象,1996年后再也没有了,而她一生几乎没有去过其他地方。
最后,笔者格林鲍姆的探险经历,不畏艰险,依然执着寻找新的生物。书中很详细地描写着笔探险研究的经历,身处刚果,也有战斗的生命危险,同时有着疾病的危害。他在考察中被蚂蚁啃咬中毒,得过疟疾,风寒,但是他依旧前行,每一次遇到还存在的动物,都会感到欣慰,他见到了大猩猩,无毒的锉蛇,抓住紫灰色的蛇,看到了野生的象群,研究不同的蛙类等等。他在为不断地保护生物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提醒着人类未来的路。
《野性与文明》中,除了格林鲍姆的考察之外,各时期都有探险者去往刚果,我印象最深的是美国人阿克利和戴安。19世纪下半叶,动物标本录制师阿克利,捕杀了大公象,猎杀了银背大猩猩,这样的残暴者在最终看到了大猩猩的美,使他做出了保护的设想。1925年,“比属刚果”建立了大猩猩栖息地保护区。1932年出生的戴安,一生为了保护大猩猩,研究大猩猩,付出了生命。
《野性与文明》让我们了解了刚果的过去,看到了人类的残忍,读懂了生物的可贵。
追忆历史,找寻新希望—读《野性与文明:一位进化遗传学家在刚果(金)丛林的新发现》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