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亚·伍尔夫有个著名的说法——杀死房间里的天使。猛然一听,煞是惊悚。The Angle in the House,是诗人考文垂·帕特莫尔在1854年发表的诗歌。他赞美了女人的美德:顺从、柔弱、娇媚、优雅、富有同情心、甘于奉献、虔诚和纯洁。而这篇伍尔夫的1931年在伦敦女性服务协会上的演讲《女人的职业》中,她呼吁与倡导:女性要获得解放,必须摧毁这个形象,追求有意义的生活和事业,冲出家庭牢笼。

传统中,“天使”是纯洁的美好的,而伍尔夫笔下的“天使”,是反传统的,是需要被女性消灭的,她是戕害人性的,是依靠压榨自我讨好其他人,尤其是男性的。
那么,《丛林守护天使》中的“天使”,到底又是一种怎么样的天使呢?
这三位女性,兼具了传统和反传统。
她们具有爱心,甘于奉献,同样,为了追求这份关于爱的梦想,她们又能够摧毁所谓“女性”固有标签,勇于追求自我。
她们是珍·古道尔、戴安·弗西、比鲁捷·嘉蒂卡斯,是人类学家路易斯·李奇的“三位天使”,也是丛林、猩猩们的守护天使。

《丛林守护天使》——女孩,做自己的天使-书啦圈

这虽然是一本童书,但是它却是一本适合所有女孩读一生的漫画书。
因为,它告诉女孩子们,好女孩上天堂,天使啊,走四方。
女孩不做房间里的天使,但我们要当一个这样的天使:我们可以去任何地方,我们可以自由行走;去做任何值得做的事,哪怕别人说这是女孩不能做的事情;我们可以守护任何人,任何生命;我们不委屈自己,不做“便签女孩”,只为追求真正的自己,爱我们自己,也爱那些值得我们用生命去爱的人和事儿。

《丛林守护天使》——女孩,做自己的天使-书啦圈

三位女性的故事,其实是作者吉姆·奥塔维亚尼在阅读了大量的关于她们的资料后虚构出来的故事。因为这本书面对的读者主要是孩子们,她需要在书里讲三位天使的经历讲得更有趣,和孩子们更有接近性,她需要讲圆一个故事而非写一本教科书,并且在这个故事里将三位伟大的动物学家的经历巧妙融合,无缝对接。
小朋友们通常很难接受一个主题下分散的故事,而这种连接就是童书作者需要做的,当三位女性通过人类学家路易斯·李奇终于齐聚一堂的时候,丛林守护天使的故事就不再是需要拼凑的碎片了——这片丛林,是三位女性的家,她们的梦想之地,她们是大猩猩的研究者,也是守护者,她们是大猩猩的朋友,亦是学者。她们的研究与发现,除了人类学上的伟大意义外,更具有动物保护学的意义,特别是戴安,致力于让人类认识到类人猿的生存境地,并最终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丛林守护天使》——女孩,做自己的天使-书啦圈

真实的珍·古道尔、戴安·弗西、比鲁捷·嘉蒂卡斯三人经历并非漫画里所表现的那么妙趣横生,孩子们也许并不能理解一名女性在丛林中观察猩猩们生活的各种不便和困难,生活条件的艰苦,与当地人的沟通障碍,以及日久天长观察工作的枯燥和无聊,最难的部分大概就是让孩子们理解戴安和偷猎者的对抗部分,真实世界里的黑暗,该以什么方式向孩子们传递呢?是粉饰成童话世界里的坏巫婆,还是直接告诉他们,这世界上就是有藏在人群中的魔鬼?
作者虚化了这个故事的结局,就像作者将比鲁捷·嘉蒂卡斯因为对红毛猩猩的研究导致第一段婚姻失败淡化一样,孩子们也许理解不了这几位女性为这个守护的梦想付出的代价,但是,他们总会理解的。梦想,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在实现梦想的路上,艰难和选择相伴。比鲁捷·嘉蒂卡斯最终留在了实现她人生价值的土地上,和一位当地人共度余生,没错,天使是有选择权的,而不是等待被选择的。天使们也会哭,也会痛,但是最终,总是会擦干眼泪,坚持自己,她们会爱这个世界,也会让这个世界更爱自己。
《丛林守护天使》——女孩,做自己的天使-书啦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