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不仅仅是 “传道受业解惑”,还担负着塑造下一代思想和人格的重任。“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尤其对于语文老师来说,这个作用就更明显,也更重要,对学生的影响也更大。 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还要有广博的知识和先进的教育思想,让学生爱上学习,从而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一中的夏昆就是这样一位有方法、有思想的语文老师。他是第一季《中国诗词大会》上大放异彩的金牌擂主,对自己的总结是“一个不喜欢音乐的专栏作家,不是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他的语文课生动有趣,有意思、有思想、有深度,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和好评。那他的语文课是怎么上的,有什么特点呢?
做一个有方法、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书啦圈
在《语文陪伴孩子的一生》这本书中,夏昆老师记述了自己高一到高三的教学内容和过程,中间插入了在家里给三个孩子上语文课的故事,也反思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一个个教学和生活故事,我们看到了一位有方法、有思想的语文教育工作者。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首先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让学生的学习达到一定水平。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年龄不同、爱好不同,教学方法也要相应调整。书中,夏老师的教学对象很多——儿子天天(8岁,小学)、儿子涛涛(12岁,初中)、外甥女颖儿(10岁,小学)、想学中文的外国留学生、自己带的高中学生。无论教学对象是谁,夏老师都认真对待,在分析孩子的特点后,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比如,天天刚上二年级,理解和表达能力有限,在教授古诗的时候就采用讲故事和画画结合的方法,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把古诗内容解释出来,然后根据理解画出来。涛涛上初中了,一开始对看书不是很感兴趣,但喜欢枪械,夏老师就从爱好入手,给他买《亮剑》小说,买关于枪的科普书,成功让孩子爱上了读书。后来还根据孩子的年龄让他读适合的小古文,大大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对于留学生,则是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形式引发他们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情。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夏老师更是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在上课中给予不同的关注和引导。比如,班上一个叫恒伟的男孩子,本来是一个在学习上不出色的男孩子,但他要鉴赏电影《拯救大兵瑞恩》,还要占用老师晚自习的时间。对此,夏老师不但不生气,而且给予鼓励和赞扬;对于孩子们鉴赏的内容,只要不出圈,都给予肯定。 这种鉴赏让胆小的孩子增长了自信,让毛躁的孩子沉淀下来,在鉴赏过程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了语文能力。
当然,只是完成教学任务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先有一桶水。这一桶水,不仅仅包括单纯的语文知识,还包括和语文相关的美学教育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夏老师自封“国子监四门博士”,因为除了教语文外,他还为学生开了“诗歌鉴赏”“音乐鉴赏”“电影鉴赏”这3门课。他说,他不相信一个没有个性的老师能成为优秀教师。当然了,“个性”背后需要承担多大的压力,就只有夏老师自己知道了。对于他开设的这三门课,并不是所有的家长和学生都理解。有的家长怕耽误孩子学习,有的学生觉得这不是语文课,所以上课的时候打闹玩耍,等等。但夏老师顽强地坚持下来了。他给学生讲摇滚,带他们欣赏世界名曲,开列电影名单,让学生走上讲台欣赏古诗词的美,甚至允许学生把诗词鉴赏开成百家讲坛。紧张的高中生活充满探索和浪漫。
这还不算,在教学中,他不是照本宣科,教参怎么写上课就怎么讲而是有自己的思想和讲法。上课不带书是常事,讲课不走寻常路也是常事。这些“常事”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思辨、独立和分享。比如,在讲《窦娥冤》的时候,他品出了让人“战栗的反抗”,通过分析窦娥的三个愿望,让学生体会到要关心、同情弱者,而不是把自己的怨恨加到更弱小的人身上;在讲《拿来主义》的时候,他引导学生打破名人光环,分析文章中的逻辑漏洞;涛涛不喜欢《荷塘月色》,觉得有些无病呻吟,他也给予充分的理解。孩子们就在这种氛围下学习、分析,慢慢懂得了思考、辨别,有了自己的思想。不盲从权威,学会质疑,学会独立是多么可贵的精神!我们常常教育孩子要独立思考,但什么是独立思考,怎样独立思考呢?夏昆老师的语文课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
教育从来不是孤立的,需要家庭、社会的配合,只靠老师“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夏昆老师在书中也表达了对社会中某些现象的无奈和反抗。高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但夏老师不以成绩论英雄,只要想学,每个学生都不放弃。同时,他也对某些家长的纵容或放任推卸教育责任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不能认为孩子上学去了,就没家长什么事了,不管什么时候,家庭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这些看起来似乎和语文没关系,但却和教育工作者密切相关。要知道,老师的观点会影响孩子的决定,甚至改变他们人生的方向。在《学习为了什么》一文中,夏老师班上的文苑就从老师的课中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决定去学画画,报考央美。你看,教育工作者的意义多么重大!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这是学生智力生活中第一盏、继而也是主要的一盏指路灯;是他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会他们尊重科学、文化和教育。”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夏昆老师就是那盏熠熠闪光的指路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