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给大家的中国书法史》
文/蓦烟如雪
看到这本《写给大家的中国书法史》我的第一直观是非常想看的,因为我是自小练习书法的,虽说曾经一度抵触,但越大越发现书法内敛的美,深沉的静,特别适合浮躁的自己。
因我从小邻居就是写蝇头小楷的书法家,加之遇到了很多书法友人,在书法学习路上,就特别多的贵人,所以,在写字上,谈不上写得多好,但中规中矩,不太差。
自小书法老师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堂堂正正做人,端端正正写字。”故而每次写字,都提起十二万分的精神,认真专注,因为写字来不得马虎。
当然,书法的美感,并不是横平竖直,在我看来是笔法的轻重。而在《写给大家的中国书法史》中,作者石川九杨就指出了“书法史就是解读笔触的历史。”
因此,仅仅将书法作品摆出来,罗列它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经历是不够的,我们必须以“书法既笔触,即字的笔锋”为中心,细致分析它的形态,以此来阐明笔触的历史。作者如是说。
其实讲到罗列创作背景什么的,我反而想到了之前看过的蒋勋作品关于《手帖—南朝岁月》可能就是这样的书法讲解,并没有过多围绕书法,而是谈及书法里面的人物故事,少了精髓,少了主体的感觉。
这本《写给大家的中国书法史》更多是讲史,就是书法发展脉络。作者用了十六章内容去分门别类,从甲骨文、金文去看古代宗教文字的诞生;从篆书去看政治文字的出现;从王羲之的书法,去谈何谓“书圣”,甚至从北宋三大家、元明清的诸位名家去看书法的精髓所在。
这本书谈了好多种的美学,比如甲骨文、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正书体、拓本、骨格刻法等等,这本书出自一位日籍作者,但他了解的书法历史并不比国内书法研究者差,他谈及王羲之何谓“书圣”上,他就引出楼兰木简来说书法相近的特色,从出土地、鉴定年代、文献记录都具有参考价值,而此时就需要从文字的“笔锋”来判断年代和写字的人、作者将楼兰晋简和王羲之的《十七帖》相比较,发现了诸多共同点,也有差别之处。比如楼兰晋简的字没有草书那种回转运动,而王羲之的书法通常以“竖画的收笔为起点,向右上扬,写得回转、连续,而不是‘竖画+横画’”。
可以说,作者对书法是很认真的剖析了笔触,笔锋以及它们的发展过程。
而在拓本上,我也尤为喜欢,里面很多贴,都曾看过,也临摹过,但遗憾未得精髓,而看这本书,能3500年的中国书法史,能从200多幅书法作品感受书写的记忆,也是很有收获的。
勾勒华夏审美的变迁°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