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拿到《笺墨记缘》这本书的时候,我一时没弄明白是写什么的,看了副标题——我的收藏三十年,猜想大概是和收藏有关的内容。
我不懂收藏,看书之前,先去了解了一下作者方继孝,才知道他爱收藏是有渊源的,是受祖父的影响,从小就喜欢收藏,而且收藏范围很广,收过小人书、集过邮,后来才收集名人手札,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主要攒文化名人,京剧界、文艺界、曲艺界、影视界全面开花”。收的多了,见的多了,经历的多了,他因此促成了很多事情,比如《溥仪批校本〈我的前半生〉》 的出版。他收藏的近现代和当代文化艺术界名人手迹万件有余,堪称绝无仅有,对于研究当时的文化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他也开始了一边收集一边自己写书,于是,就有了这本《笺墨记缘》。
所以,这本书其实就是讲述了作者收集名家手稿的奇遇与后续故事。一共25件事,都是作者亲身经历,陈独秀、胡适、陈寅恪、钱穆、王世襄等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他们的手稿起起伏伏,四处辗转,经历了我们意想不到的波折。这中间的离奇遭遇以及对这些手稿的文献价值和社会价值、历史背景的解读,让我们仿佛重回烟云历史,让人感慨万千。
和“大家小书”系列的其他书不同的是,这本书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轻松,最大的原因就是书中的25个故事相对独立,篇幅不是很长,每件事都有起承转合,每一篇书稿都充满传奇经历以及和“书估”书商的斗智斗勇,再加上作者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更是让交易过程充满悬念。在记叙这部分内容时,语言平实幽默接地气,读者会随着作者的叙述时而紧张,时而遗憾。比如《马良是谁》一篇中,作者就记叙了自己的“三不主义”的来由,然后写到了怎么从书估小蔡手里不动声色买来了爱国老人,复旦大学创始人马良先生的手迹。看到手迹的激动、强按激动的平静、买后的狂喜、过后的补偿,都非常吊人胃口。私下以后,这篇比放在第一篇的《“买椟还珠”故事新编》还要精彩。
故事好看,故事背后的世相也颇耐人寻味。凡是收藏就有捡漏,也有走眼,和书商打交道的过程就是虚虚实实,斗智斗勇的过程。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书估人的样貌和性格。青涩的小蔡;讲义气的王先生等,怎么估价,怎么谈判,怎么交易,都是有门道的。作者在记叙这些人时是带着感情的,所以写起来就有血有肉,书估怎么抬价,自己怎么还价,都写得真是有趣,犹如身临其境。还有各种性格的藏友也是不一而足。做事也是做人,人和人的性格和品质是诚实有信还是滑不留手,是慷慨大方还是斤斤计较,都在一次次的洽谈、交往中也逐渐显露出来。收藏见人品,见精神也彰显出品位。
当然了,既然是收藏,其中的历史研究价值就不言而喻了。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这些故事了解“1980年以来中国私人收藏市场的交易真相和成长”,名人的某一段人生历程,当时的社会现状以及对后世的重要影响。从《周有光“驱车”追旧档》的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那些珍贵的档案资料是如何流落到废品站的;从《碎纸屑里找出的陈寅恪手稿》一文,我们知道了电车公司的股票是怎么到了收藏家手中的;溥仪著校《我的前半生》的故事,让我们了解这本书出版的细节;《京剧艺术家的等级与工资差距》用事实说话,说服力强。尤其文革中老艺术家们的交代材料,幽默严谨,艺德人品让人敬佩。书中所有的照片、手迹都是作者的收藏,每一件藏品的来龙去脉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牵扯出一段历史往事。
收藏有起伏,研究有甘苦,从这本书中,我们能看到了解收藏、探知历史,了解人情世故,可谓方寸笺墨有大乾坤!
方寸笺墨里的大乾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