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璃人泪
日本料理通常给人两种印象,一种是食材高端、环境雅致的怀石料理,一种是粗放自由、品种繁多的大众饮食。《孤独的美食家》、《深夜食堂》等剧的热播,令我们对后一类美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美国记者马特•古尔丁探访日本,寻觅的正是这些美味。他有人脉、不差钱,体验过一餐难求的最热门怀石料理,却觉接近大众的食物更有味。专于一技的“职人”为食物注入了灵魂,这正是《米,面,鱼:日本大众饮食之魂》一书的要旨。
去哪里寻找好吃的店家?古尔丁的经验之谈是,真正令人惊艳的店家不是排行榜上的网红店、连锁店,而是藏匿于隐蔽角落、其貌不扬的小店。它可能只有五六个座位,有的不接待生客,必得相熟的饕客引荐。按一般的逻辑,倘食物真的好吃,门庭若市了,不就应该把店做大、赚更多的钱吗?然而,职人们对金钱很佛系,在他们眼里,把手中的料理做到极致才是目标,为此倾注的努力可能会令人难以理解。譬如,寿司职人泽田幸志的小小寿司店,供应着“全东京最让人屏息以待的寿司”。他每天起早贪黑,为的是挑选当日捕获的鱼,亲自料理不说,还要在夜晚最后一波客人走后将吧台擦拭干净。为何不雇人干杂活?为何不让人送货上门?抑或使用冰柜、扩大店面?泽田说出了日本职人的共同心声:看不见的地方也不能懈怠,因为过程跟目的同样重要,这种感觉仿若我们用来形容母亲料理的:添加了爱的食物。
也有的时候,我们会眼馋别人家的食物。偶尔去亲戚家品尝不同的滋味,亦觉新鲜味美、值得夸赞。回味的又不只是舌尖上的滋味,更有人情的滋味、文化的滋味。古尔丁所载的美食皆充满这等有灵魂的滋味。受其历史影响,日本的饮食与文化一样,杂糅东西方的影响,以代表性的大众饮食为例:寿司、豚骨拉面由中国舶来的米饭和拉面为基础;天妇罗源自南蛮炸物;烧烤取自东方近邻。但这些食物与他们的原型已然不同。譬如,久留米的拉面职人,珍视他们的豚骨汤底,煮了几十年、不断加入新料的老汤头,堪比法国乡间面包师傅的酵头,原初的成份无可取代;譬如坚持不浪费食材的传统,催生了处理剧毒河豚卵巢的方法、独特的柿子梗茶、反其道而行的古老咖啡豆制作的咖啡;譬如,顺应时代有烟火气的立吞、割烹的就餐模式,为食物增添了风味……
料理职人和追求美味的饕客步调一致,米、面、鱼这些食材很重要,但他们也非全部。当我们品味梅子饭团、味增汤、纳豆这些简单的食物,并非在眼馋别人家的饭更好吃,而是在欣赏另一种饮食、体验另一种文化。
《米,面,鱼》:别人家的饭更好吃?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