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英国历史学家在采访中说道:“非洲只有欧洲的历史,其余的均是一片黑暗。”
是否真是这样呢,请来看看这本《廷巴克图》。
敲击下这几个字即使在中文中也有一种奇怪的韵律。在12世纪,图阿雷格族人不断寻找适合生存的地方,他们来到一片平原之上,附近有一口浅井,每当迁徙的时候,他们就把行李留给一位图阿雷格族女人巴克图保管,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了这个宜居之地,每当人们问他们要去哪里,他们就说“廷—巴克图”,渐渐这里成为了聚居之地,并且汇聚了沙漠文化与河流文化,到了14世纪,这里已经成了该地区学术与文化中心,为世界所瞩目。人们争相制作阅读收藏精美的手稿。可是黄金时代总会终结,侵略与战争带来暴力与毁灭,这样的拉锯战占据了之后数个世纪的历史。廷巴克图动荡的历史由此展开。
作者约书亚·哈默是一位美国记者,2006年冬天,他来到了廷巴克图,深深着迷与这个文明与战火并存的地方。他又于2008年、2013年先后拜访廷巴克图,得以认识很多深刻影响着廷巴克图的人——作为图书保护者的阿卜杜勒·卡迪尔·海达拉与音乐制作人曼尼·安萨尔。也一同经历着廷巴克图的历史。作者用感性也不乏冷静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宏达的画卷,廷巴克图从聚集到繁盛,历次磨难,直至动荡的2013年,“基地”组织与圣战者们又占领了这里,作为文明传承的珍惜手稿再一次面临危险的境地。海达拉们作为图书管理者又一次踏上了危险未知的旅程。
书中对几位叛军领袖的简笔勾勒也令人印象深刻,阿布·扎伊德的童年充满了贫穷、绝望和嘲讽,贝尔摩塔尔的青春被贫穷与萨拉菲主义占据,加利的人生中还要增添上贫穷与暴力。他们经过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最后却在暴力与死亡之处走到一起,加利是如何从一名杰出的战士、天生的领袖,诗人、作曲家、灵魂探索者成为一位危险人物。他们的故事是《廷巴克图》中痛心而可怕的一页。他们的人生故事更加令人深思,背后包含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宗教因素。
两种伊斯兰意识形态的针锋相对——开放包容与僵化暴力,一直不停困扰着廷巴克图。即使在近在咫尺的现在,依然存在,当恐怖分子占领了廷巴克图之后,他们想要禁绝音乐,焚毁书籍,限制人们的衣着与思维,随意砍掉人的手臂与腿,因为这些行为是为了维护他们心中至高无上的伊斯兰教法。这些骇人听闻的事情就在真实发生着,也就在同时,一些人在秘密组织保护、运送珍贵的手稿,他们用如蚂蚁搬家般的毅力,用陆运、水运,用简陋的木箱运装,在极度危险中拯救了三十七万七千卷珍贵的手稿。这就是2013年,身处非洲国家马里,名为廷巴克图的城市中,发生的真实事件。
书的尾声,“基地”组织与圣战者们被驱散了,廷巴克图重新映照着阳光,保护手稿的工作仍在艰难地继续。或许在文明的进程中,两种力量就是这样不断交替前进。而且两者之间的斗争从未止歇。黑暗的可怕势力很难禁绝,而文明的力量尽管微弱,尽管面临焚毁的命运,却总是丝缕不绝。因为总有海达拉们,总有热爱着文字中力量的“图书保管员们”,他们是人类薪火相传的火种,而文明就这样奔涌向前。
图书管理员·廷巴克图·文明——读《廷巴克图》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