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河山》一书,收录了郑骁锋踏访山东曲阜、陕西周原、垓下古战场、运城盐池、南京鸡鸣寺、龙门石窟、京杭运河御码头、无锡东林书院、内乡县衙、花岛灯塔等古城、遗址后撰写的历史散文。作者在对风物、古迹深入观察的同时,把视野投向更加遥远的时空,怀想曾经发生过的现场,继而加以解读。作品视角独特,荡气回肠,激发人跟随作者展开“朝圣”之旅,去感受古城遗址里的绚丽多娇!
《野河山》一书在对古城、遗址书写过程中,除了书写所见所闻之外,还跳出眼前的景致,浮想联翩,发掘历史深处更加幽隐而鲜活的史实,从而让作品呈现多元的维度,给人无尽的遐想。如“梁皇忏”一文,是作者走访江苏南京访鸡鸣寺时而为的。在这篇文章中,他在叙写鸡鸣寺时,引出了鸡鸣寺的前身——大名鼎鼎的“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同泰寺;然后以此展开笔触,追忆发生在一千四百六十年前的侯景攻打梁武帝萧衍的那场战争,继而对萧衍大力弘扬佛法,广建佛寺的史实加以铺陈,让读者从寺庙中读到一段逝去的往事,对消逝的梁朝,对死去上千年的萧衍,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如在这篇“御码头”中,作者通过拜访浙江杭州运河上的御码头——“拱宸桥”;从拱宸桥出发,他的笔下,闪现出一幅幅江南的历史画卷;最后,他的笔停留在在苏州、扬州、在镇江等地的“御码头”上;由“御码头”他联想到康熙、乾隆的南巡的过程。看似漫无边际,实则饱含了作者对历史的反思,也能唤起读者的思绪。再如这篇“六扇门”吧!这是作者寻访河南内乡衙门的散文。作者从修建衙门的县令着笔,进而对古代官场生态、科举制度等,进行了漫谈式的点评,文章最后由郑板桥辞去潍县县令收尾。一个开放式的结局,留给读者的,无疑许许多多的解读与思索吧!
《野河山》一书不仅仅满足于回顾历史,讲述故事,而是善于从古城遗址中,挖掘出其中蕴藏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而使作品意韵丰富、思想深邃,具有深刻的启示性与观照性。如”我的朝圣“一文,作者在漫步山东曲阜孔庙时,除了娓娓道来他在孔庙看到的景物之外,还跳出景观,走进历史深处,呈现孔子学说的核心与价值。作者评说道:“孔子的教诲,从来不是生硬的,他更喜欢用琴声说话。提按揉捻,修长的手指在五根弦上如大雁低翔,弦上生起的声波,像清晨的露珠,从竹叶尖上滴向脸颊。不知不觉,‘足之蹈之,手之舞之’,暴戾之气消散无踪,眉宇之间清凉如水”。无疑,这样的书写方式,不但让文章更有韵味,更具文化内涵,更显得思想深刻,留给读者的印象,远远胜过那些对景致刻板的、浮光掠影式的呈现。书中这篇“帝国的迷航”,表面上看,是作者踏访在浙江舟山花岛时所为。但仔细阅读会发现,作者并没有用过多的笔墨,去描写花岛的风光,花岛引以为傲的灯塔,而是深入挖掘小岛的历史,引出了那个替清王朝掌管了近半个世纪海关的爱尔兰人赫德。由赫德,再写灯塔。作者说:“在灯塔前,回忆过去一个多世纪的艰辛历程,我想起了北方的长城。我总觉得两者的体量虽然不能相提并论,但灯塔闪烁的灯光中也蕴含着极大的意义。”这段话中包含的内涵,自然也会引起读者的联想。
《野河山》一书文风大气而深沉,苍凉而雄健,能让读者心灵受到强烈的冲击,激发读者的阅读快感。在“霸王城”一文中,当作者一路寻访,到达垓下古战场时,被“一种慵懒而哀伤的情绪淹没”。于是,他写道:“剑戟早已腐朽成泥,遍地的白骨更已是风化成灰,毕竟两千多年了但对着这幅虽然有些荒凉却静谧祥和的画面,在这曾经的战场上,曾经的楚歌又像潮水一样慢慢向我浸漫过来。何止四面,铺天盖地都是凌乱的音符,滑腻、柔软、媚惑、诡异,如同亿万条蜿蜒曼舞的黑蛇,一点点吞噬了血色的夕阳。”这些文字,深沉而富有诗意,大气而充满惆怅,能够把读者带到历史场景中,感悟战争的惨烈与悲壮!在“关山北镇”一文中,作者在寻访坐落在北镇的医巫闾山之后,如是说道:“不计满汉,以中华全局的观念看北镇,这座胡族语言中的大山既是文明的边缘,又是蛮荒的起点;既是腹地中的边疆,又是边疆中的腹地。通道我脚下的山脉,本质是一道 隐形的门?或南或北,不同朝向的开启,这扇门有不同的景观:可以是文明,也可以是蛮荒;可以是边疆,也可以是腹地:而帝国的命运,也在这一开一合中被书写。”这些感情充沛的文字,无疑会激发人的好奇心,憧憬去探秘一下这既是“文明”又是“蛮荒”;既是“边疆”又是“腹地”的山脉,领略一下中华文明的多姿多彩吧!
(《野河山》 郑骁锋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10月出版 定价:52元)
江山多娇人多情 ——读郑骁锋《野河山》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