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作家徐海蛟这本回忆体散文集——《山河都记得》,记录了父亲、母亲、祖父、祖母等亲人的故事,书写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与苦痛,展示了故乡风土人情的多姿绚烂。全书饱含炽烈的深情,充满浓郁的乡愁,让人在品读美文的同时,感受到作者来自灵魂深处的呼唤!
《山河都记得》一书收录了作者“父亲、薄暮、黑暗里的暗与光、母亲与字、鞋子、抚慰、无尽滋味、核桃酥、肉、药、树、去看飞机、朴素的光照、羞耻、正在消失的故乡、万物带来的消息”等16篇书写亲人、成长、故乡的散文。作为80后作家的徐海蛟,作者的情感世界是纯粹的,真挚的,他丝毫不掩饰内心的所想所思,并在文本中加以鲜活地呈现。因而,他的每一篇散文,总是直抒胸臆,充满激情,让情感在文字中一泻千里,起伏跌宕,汹涌澎湃。书中开篇的“父亲”一文,作者深情回顾了父亲短暂的一生。作者用大量生动故事,还原父亲形象,在讲故事的同时,不时插入一段精辟的议论,来张扬自己的情感因子,展示内心的激情。在文章的结尾处,情绪达到了最高潮。他用充满遐想的优美文字传达出内心最急切的呼唤:“在这篇迟到了二十六年之久的长文中,我写下了‘父亲’,久远的父亲此刻已回来,他穿过秋叶飞落的傍晚,穿过厅堂,紧紧拥抱这个和他仿佛年纪的儿子。”应该说,直抒胸臆,是书中每一篇散文的共性。就以这篇“万物带来你的消息”一文为例!文章内容照常是怀念父亲。而这篇散文,却换了一个角度,从“我”的观感作为切入点,去回顾父亲生活的片断,以及父亲在我心中的意象。他充满深情地写道:“父亲,在你猝然离开后的二十六年里,另一个你却在我的心里疯狂生长,像夏天野地里的藤本植物,枝蔓横生,根系伸至每一个时间的角落”。然后,他用了八个段落的排比句式,将自己从十三岁那年失去父亲,到三十三岁这年为止,积蓄多年的深重怀念,用激情飞扬的文字,尽情地加以抒发!文章最后,他如是说:“父亲,你是我另一部分,既是遍寻不见的上游,又是摆脱不掉的宿命。你消逝于世俗的人间,消逝于柴米油盐酒菜面饭,又皈依于万物。你是无影无踪的父亲,你是我无处不在的父亲!”情感的表达,达到了至情至美的境地,也叩击读者的心扉,引发强烈的感情共鸣。
《山河都记得》一书在情感抒发上既热情奔放又小心节制,克服了无病呻吟、重复冗赘的弊端,做到语言细腻而富含哲理,唯美而饱含深情。如“父亲”一文,在回忆了与父亲短暂相处的若干片断后,他这样怀写道:“十三岁的夏天之后,我的父亲就成了一个虚拟的父亲,像一些我无数次依恋过的遥远却不可捉摸的事物。例如深秋夜里某一片橙色的月亮。我曾经伫立窗前,久久凝望它,久久不肯睡去,我能感觉到它澄明的光轻轻落进心海。例如空旷田野上一朵洁净的云。我曾经躺在它山堰旁一块江边大石头上,看过一朵云。我相信那朵云就是父亲,也可以说那是父亲派来探望我的云。”这段话,避免了一般情绪化的抒情,但又饱含深情与哲理,留给读者无穷的回味与遐想。在“黑暗里的爱与光”中,作者用浸透感情的文字,回顾了自己成长中书带来的力量与发挥的作用。父亲去世后,他的生活陷入困境。对于此情此状,他写道:“黑暗降临,一盏长明的灯永远熄灭了,悲伤像暮色一般铺天盖地。”然而,在一位老教师床下捡到的一本旧书,“触动少年一颗冰封的心。旧纸上的黑色汉字,有炽烈的体温,好比一粒粒小小的炭火,让包裹住心灵的寒冰悄然松动了一下”。最后他说,“我不得不相信,这是上天的旨意:我的创痛需要文字一生的疗养!”在这里,“包袱”全部抖开了!这样充满温度的文字中,饮饱含深邃的哲理,能够带给更多人启迪!又如在“正在消失的故乡”中,作者不无深情地说,“一个完整的故乡,并非只是地理上的名词,它是筑在心灵上的温柔之地。我无法返回故乡,不光是时光的缘故,也是我自身的缘故。我必须变小,小到脸上再不到风尘和算计,小到眼神里重新恢复孩童的天真,小到相信儿时的农谚和节气,相信祖母灯下的故事……只有那样,只有把身体里的沉重去掉,一个人以轻盈的姿态才具备重返儿时故乡的能力”。这段话,把作者怀念故乡又不能常常亲近故乡的矛盾心理抒发得淋漓尽致。这样的书写,既是作者对自己的呼唤,也是作者对所有人的呼唤!
(《山河都记得》 徐海蛟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10月出版 定价:58元)
心对心的呼唤 ——读《山河都记得》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