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从什么时候起爱上古文的呢?
细细想来,大概是以前看《东周列国志》的时候,一段急子与公子寿的故事,简洁的几句读来却令人泪落,即刻感受到古代文字的韵律与含蓄。古文有一种独特而简洁的美,却一直给人“可远观不可亵玩”之感,看了《念楼学短》,似乎重新开启了我对于古文的热爱。
《念楼学短》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始作于1991年,在报刊连载,后集结成册为《学其短》,现在又集结为《念楼学短》,共53项主题,共计530篇选文,其中既有我们熟悉的经典《论语》、《左传》、《庄子》、《战国策》,也有不甚熟悉的陆游的《老学庵笔记》、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陆容的《菽园杂记》、屈大均的《广东新语》、张大复的《梅花草堂笔谈》等等,上卷按照文集选取,下卷多按文体选取,但是都是简短精炼的文字,不论是之前在专栏上发表,还是历次成书,都有“学短”二字,这本书首要也在于一个“短”字,作者着重的是“短”,而读者也不免惊异于这“短”,令人惊叹,原来无论多么繁复的内容与问题,不论是叙述事件、发表议论、抒情还是写景,都可以写得短,短到不超过100个字,不禁赞叹古人的睿智与古文的精辟。
因为内容的短,所以更易于读出古文的简洁之美。左右对比即可看出,左边对文言翻译与引申的念楼读与念楼曰,虽然简短,但是也占满一页,可是右边的大字均不足百,却文采斐然,言简意赅,意在言外,读来琅琅上口,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读来余香满口,而金圣叹的遗言“字付大儿看:盐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传,我无遗憾矣。”则令人笑中带泪。感佩千载之下,尤能感受古韵遗风。
这本书还得一“博”字,古文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渐行渐远,大多数人虽然爱看,却仅欣赏而已,篇目毕竟读的少,这套书或许就是为我这类喜爱古文,却又无法长时间阅读的人准备的,书中共计530篇选文,内容相当丰富,有诏令、奏对、箴铭、书序、文论、诗话、赠答等,博采众长,有名人的文字,也有不见经传之人的作品,有议论,也可抒情,有快乐,也有悲伤,有对他人的勉励,也有临死之时的遗言。在这些古文背后,其实是一个个神采飞扬的人,以及一个又一个的时代。而在一本书中,竟能与这样多或才气纵横或光明磊落之士相遇,纵谈古今,品读生死,也是一件快意之事。
《念楼学短》尽管什么都很短,自序短,每条条目也短。但是内容并不短。钟叔河先生在自己出版的《走向世界》时就说过:一句话,这是借前人的书讲我自己的话,是我自己的编辑作品。这本书的自序中,他也坦言:不过写明“念楼”的瓶子里,却由我掺进去了不少的水,用来浇自己胸中的垒块了。钟叔河先生是著名的老出版家,也是学者与散文作家,在这部书里,不仅仅推荐了他喜爱的、愿与他人分享的篇目,也借题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讽刺了当下的许多社会现象,以及“著名作家”、“文坛巨子”们,这一部分看起来更有趣味,老先生既有一股正气与书生气,也能与社会现实结合在一起,既有学识,也有胆识与勇气,这体现在他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在他力排众议出版《走向世界丛书》,也体现在这本书中,就像文天祥“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一般,这本书中也体现出一种气概,老先生在这本书中鼓励的是一股正气、傲气、书生意气,也是光明磊落之气。
遇见古文,遇见美——读《念楼学短》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