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红楼梦》问世以来,它就像一座充满无穷乐趣的迷宫,引发人们的好奇,去探索、去寻觅书中建筑、人物、故事、诗词、园林、药材等背后隐藏的秘密。很快,研究《红楼梦》,形成了一门学问——“红学”。二百多年来,有多少人将“红学”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各类研究著作如雨后春笋,汗牛充栋。然而,在众多的研究中,对于书中不时出现的“珠玉”,似乎并没有引起专家们的关注。由许丽虹、梁慧合著的这本《吉光片羽:中的珠玉之美》,就以《红楼梦》中那些不起眼的珠玉作为研究对象,用别样的视角解读经典,在细枝末节处探寻玄机,不仅为“红学”研究洞开了一扇新窗口,而且对人们认识珠玉之美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吉光片羽:中的珠玉之美》一书分别从“头饰、颈饰、手饰、腰饰、杂项”等五个方面,对《红楼梦》中的珠玉加以分析、诠释。首先,《吉光片羽:中的珠玉之美》拨开迷雾,让人们从冗赘纷繁的描写中认识珠玉。如“王熙凤的金丝八宝攒珠髻”一节,作者对《红楼梦》第三回王熙凤出场时的描写加以了回溯。她“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玉髻,绾着朝阳五凤持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珮,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绉裙”。这一段,既让人眼花缭乱,也感到茫然。别看写得这么繁琐,经作者一番考证方知,其实王熙凤身上就“仅戴了一罩一钗”而已。接着,作者对王熙凤身上的“罩”与“钗”,一一进行了讲解,让读者恍然大悟!明白王熙凤头上的“罩”是金丝编织的,不是一般女人能拥有的;而“钗”也是在“芳官的耳坠”一节中,关于芳官的耳坠“硬红镶金大坠子”的解析也如此。所谓“硬红”,就是颜色如桃花的“红宝石”,是红宝石中的下等材质。作者在这本书中,剥去原著中那些如坠烟雾的描写,化繁为简,能让读者对《红楼梦》的珠玉有清晰而直观的认知。
《吉光片羽:中的珠玉之美》一书从多层次、多维度,揭示了《红楼梦》中珠玉的美感点与文化点。在“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一节里,作者对《红楼梦》中贾宝玉降生时所“口衔之玉”从材质上加以分析,得出这块玉其实就是“战国红玛瑙”中最珍贵的“缟状纹玛瑙”。这宝玉“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珠玉的美感,在这里展示得淋漓尽致!在“湘云的金麒麟”一节中,作者指出,麒麟,一般代指男孩,但史湘云为何要戴个男孩子的项饰呢?接着,作者对“麒麟”在中国文化中“性善、象征才俊之士、长寿、多子”等意象的解析,让史湘云佩戴“金麒麟”也就有了答案。这里的项饰,不再只是装饰,还隐含着深奥的文化意义!
《吉光片羽:中的珠玉之美》一书以《红楼梦》中的珠玉为引子,将视野延伸到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对珠玉中所包含的意蕴与深情一并呈现。如在“南安太妃的戒指”一节中,作者以贾府迎接南安太妃时,太安太妃赠送“金玉戒指各五个”为由头,对“戒指”的前世今生进行了一番溯源。作者指出: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的墓葬中已有骨戒指出土。在历年考古发掘中,发现的戒指材质的铜、银、金,有些还镶嵌绿检石、宝石等。戒指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功能也在不断变化中。在西方,戒指一开始也不是男女婚约的定情物。最先是作为权力的象征。在我国,戒指最早是用于奖赏有功人员的;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戒指90%都与神鬼、死人有关;一直到清朝,戒指还不包括男女婚约,直到民国时期,西方文化大量涌进,自由恋爱成风,渐渐戒指才成为定情、订婚、婚嫁的物品。再如在“贾母的金玉如意”一节中,作者对“如意”来龙去脉进行了考证;对中国古典中何时出现“如意”这个名称,也作了一番梳理;又对“如意”的材质、纹饰、镶嵌等方面展开了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如意这件珠玉,自然活灵活现地烙印在人们的记忆中了!
(《吉光片羽:中的珠玉之美》 许丽虹 梁慧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6月出版 定价:80元)
用别样视角解读经典 ——读《吉光片羽:中的珠玉之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