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2018年8月24日“推理之源公众号”,作者:Z总监)
在中国传统公案小说中的诸多“青天”中,唯有狄仁杰在一千多年后的当代,摇身一变,成为了“神探狄仁杰”,并涌现出大量相关影视作品,例如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电影“狄仁杰系列”等。
这一切都归功于荷兰外交官和汉学家高罗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狄仁杰为主角,用英文的创作的一系列推理小说《大唐狄公案》。
《迷宫案》出版于1951年,是《大唐狄公案》走向世界的第一部作品。小说讲述了初到兰坊县上任的县令狄仁杰接连遭遇怪事:赴任途中遭遇劫匪,深夜到任县城城门闭而不开,三街六市大量店铺关门,行人稀少,县衙内仅剩下一名牢头……
还没等狄仁杰对这些怪事一探究竟,很快又发生了三桩离奇的案件:曾任地方要员、富甲一方的倪守谦留下奇怪的遗嘱,将财产全部分给大儿子,只留给小儿子一卷画轴;退隐将军丁虎国被人用离奇的手法杀害;县衙方捕头的女儿白兰突然失踪……这三起奇案和之前兰坊县发生的怪事之间有着什么联系,狄仁杰能一一查明真相吗?
小说作者高罗佩即是西方推理小说的爱好者,又对中国古代对公案小说极为推崇,认为公案小说中主角包拯、狄仁杰等人“虽未有指纹摄影以及其他新学之技,其访案之细,破案之神,却不亚于福尔摩斯也”。《迷宫案》中的核心案件“倪家兄弟遗嘱案”就取材于中国古代公案小说《龙图公案》中《扯画轴》这个故事。
《扯画轴》讲述了某知府倪守谦去世后长子和幼子争夺遗产的故事。由于倪家长子和幼子年龄悬殊,为了避免自己过世后悭吝爱财的长子抢夺幼弟分得的遗产,倪守谦在遗嘱中将家产全全数尽予长子,只留给幼子一卷画轴,并吩咐他们,若以后长子不善待幼弟,“可待廉明官司,将此画轴去告之”。后来倪家长子果然霸占了全部家产,全然不顾弟弟。倪家幼子手持画轴,请求新任县令包拯为他主持公道。包拯通过仔细分析画轴图案里的信息,推测出倪守谦的真实用意,扯开画轴找出了真正的遗嘱,并且假借倪守谦“显灵”让长子接受了新遗嘱,为幼子讨回公道,最后还拒绝了倪家幼子的重金酬谢。
《扯画轴》这个故事情节较为曲折,有一定分析推理的成分。但是以现代读者的眼光来看,这所谓的“推理”过于简单,并且包拯的处理案件的手法还带有一定“装神弄鬼”的迷信成分,这无疑与以讲究逻辑,运用科学知识,推理出案件真相为宗旨的西方侦探小说大相径庭。然而,汉学造诣深厚,又熟读西方侦探小说的高罗佩则以“扯画轴”的故事为内核,巧妙地将这个仅仅一千余字的公案故事其扩展为长达十几万字的推理小说。
首先,高罗佩在《迷宫案》中极大的丰富了“倪家兄弟遗嘱案”的案件内容,并且增加了推理小说中常见的解谜元素。《扯画轴》中倪家兄弟争夺家产的故事属于处理民事纠纷,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侦破案件”。而《迷宫案》中这个故事则被改造成倪家长子为了独吞家产,偷偷调换了父亲藏在画轴里的真实遗嘱,这样故事就变成了推理小说中常见的刑事案件,而狄仁杰所要做的,这不仅仅是“秉公执法”,还需要“查明真相”。
不过,仅仅是偷换遗嘱的案件,对于推理小说来说还是过于简单,也不足以显示出狄仁杰这位“神探”的推理能力。因此,《迷宫案》中还加入了推理小说中常见的常见的“密室推理”的元素,高罗佩参考一部关于香炉制作的中国古书《印香图考》中“印香炉”中“虚空楼阁”的构造,将其转化为真实的楼阁和道路,塑造成了《迷宫案》中倪守谦隐藏真实遗嘱的“迷宫”。原来,倪守谦生前就已经预知到长子的险恶用心,于是将另一份遗嘱藏于自己精心打造的迷宫里,并且在画卷的图案中留下暗示信息。“迷宫藏遗嘱”的设计又引出了狄仁杰迷宫探险和推理分析真相的剧情,令小说的内容大为充实。
相比西方推理小说中往往很少解释案件当事人煞费苦心设计密室的原因,《迷宫案》中这样的剧情安排合乎情理,更胜一筹。
中西结合的推理佳作——评高罗佩《大唐狄公案》之《迷宫案》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