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旧建筑改造,我所知不多,耳濡目染的都是对老建筑的规划拆迁和另起炉灶,这种过度开发让人无比痛惜,具有历史意义和生活文化的老房子为冷冰冰的钢结构高层建筑所取代。这些新城市被印染上一样的灰色,旧有的生活气息、回荡的热闹繁华已成为过眼云烟,虽有保护历史文化的呼声不绝于耳,很多却也湮没在推土机的轰隆前行中,这是现代生活方式的胜利,同时人们也承受着这种胜利带来的阵痛。
事实上,老房子是否与现代生活方式真的如此难以调和呢?这本书用一个个真实案例作出了最好的解答,对老房子适当的改造可以兼顾到现代人的生活习惯,而又承袭旧有的文化传统。老屋的很多问题都是共通的,壁癌、漏水、结构老化、强度不够、水电管线隐患严重、成本耗费大等等,这些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然而这些改造者的心情却是惊人的相似,有的人把老房子漏水当作它心情不好的表现,有的则认为壁癌是老房子的脾气,有的人在改建过程中甚至觉得房子很开心,然后哭了,我看着也觉得特别感动,他们与老房子的互动传达出的是一种尊重和爱惜。我甚至都能想象到在老房子里的感觉,时间的流淌是缓慢的,既感受到它的历史厚度,又想在其中增添自己的气息,有一种生生不息的美好。
书中有一个问题经常被提及,在改造老房子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新和旧的平衡?不出我意料的是大多数人并不会刻意思考这个问题,因为从改建开始的每一个细微变化,他们都在应对这个问题,不断了解并学会顺应老房子的脾性,在历史空间和实际用途中作出妥协,回应自己的美学直觉,最终看到它重新焕发光彩。咖啡馆、茶室、民宿、公寓、小酒馆、艺术空间,破旧的老房子不再被空置,我想倘若老房子有感知的话,它们必然也会对这些变化感到高兴。
有一位改造者说,老房子和人其实是会互相选择的,因为怀旧,因为内心深处对过去的美好有依恋和向往,所以特别会被老房子的生命和意义所打动。我很赞同这个观点,从某种角度来说,两者的气质是契合的,而老房子的破败似乎也是在等待有缘人。在看这些文字和照片的时候,我觉得内心是一片柔软,对老房子,我也有深深的情怀,它不仅承载着过去,更是一种延续,对老房子的改造之所以这样动人是因为它回归了人本身对生活的关注和对美感的追求。
如果我有一间老房子,我会很温柔地对待它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