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 大卫•克里斯蒂安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见识城邦
出品方: 见识城邦
原作名: Origin Story: A Big History of Everything
译者: 孙岳
出版年: 2019-4-10
页数: 340
定价: 68.00
装帧: 精装
丛书: 见识丛书
ISBN: 9787508699325
2008年,大卫•克里斯蒂安与比尔•盖茨共同成立了面向中学生和普通公众的“大历史项目”网络教程。这门教程包含宇宙学、地球与生命科学、生态研究、人文历史等学科知识,打通壁垒,汇聚文理。课程的成果后来结集成书,《起源:万物大历史》是之一。
我们是被什么样的力量所决定以这样的形态生存在这个星球之上?这个终极追问真让人着迷。作者原先是俄罗斯史和苏联史研究学者,社会现实让他意识到作为共同体的人类的分裂与统一。后来,他又受到威廉•麦克尼尔与韦尔斯两位历史大家的影响。从自我到家庭和家族,到民族、语言团体、宗教归属,甚至到人类和生物圈,以大历史的眼光来看,人类其实是整个宇宙的一部分。
最近“黑洞”照片再掀宇宙学热潮。在黑洞的周围,是一个无法侦测的事件视界,标志着无法返回的临界点,而在黑洞中心有一个密度趋近于无限的奇点。138亿年前,发生了一起大事件,我们现在称之为“宇宙大爆炸”。宇宙大爆炸的导火点就是“奇点”。就像《圣经》说,“上帝说有光,然后就有了光”。奇点在理论上是先于所有存在的一个存在,也就是说,在它之前什么都没有。根据现代量子物理学研究,真实的物质确实能够在真空条件下从虚无中诞生。日内瓦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在2008年通过粒子对撞实验揭示了物质结构之谜,当代科学和哲学基本已认定:物质是高度压缩的能量的一种存在形式。
作者屡次提到一个关键概念——熵。熵,主要指热力学研究里与生命演化有关的一些现象。比如,我们为了生存而必须拥有的,包括空气、水分、土壤,以及以热的形式积存在体内的能量,归根结底,都是由炽热的太阳传递到地球的能量所提供的。宇宙大爆炸的刹那,能量本身经历了巨大变化,物质存在随之出现。在那之后,新的物质不断涌现,恒星、行星、最初的生物细胞,后来人类的问世也成为了其中的一部分。地球上的物质越来越复杂多样,然而,宇宙演化的总体趋势是渐趋简单和无序的,最终会蜕变成完全无序无结构的混沌状态。
大爆炸为我们带来了宇宙。年轻的地球曾经极度升温并发生融化。板块构造理论和同位素测试揭示了地球进化之旅。然后,生命出现了。生命为了生存,需要消耗热能,伴随每一步熵都在增加。能动者的信息限定了可能性,就减少了随意性,也意味着熵的减少。信息的组合成为规则,生物体越复杂,就需要获取越多的相关信息,也就形成了更多的链接。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形容熵一直睁着大眼睛看着世间发生的一切。如果说复杂性提升就意味着必需更多的信息,那么提升复杂性和信息量就等于降低了熵及跟随熵的不确定性和混乱度。
于是,生命体由简单向复杂进化。起初,微小的生命体与生物圈;接着,大型生命体与生物圈;然后,人类作为复杂共同体成为地球的重要居民;再后来,人类由采集社会进入农耕时代,定居方式可能是熵的一项阴谋,因为跟随农业文明而来的城市与国家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的构成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生态学角度来看,人类活动的有组织性加强了。从宇宙到地球,从最初的生命到人类,从农耕文明到当今世界,作者按照从“无”到“有”的顺序,把这个过程分作九个节点,讲述非常清楚。
所有的生命体都受制于能量守恒定律。结构的形成得到了熵的允许,那么,结构的破坏也可以视作是熵的反对。特别是进入工业时代之后,我们现在所处的“人类世”,气候、资源、核武器、致命病原体等等,接连发出警告:人类欠下了沉重的熵账单,这个账单正在快速增长,超过了地球的复原再生能力,超过了能量的转化速度。所以,作者在终章“万物的归宿”里提问:人类可能企及的复杂度是否原本就有一个极限?目前是否已经到了我们无法操控的复杂水平?是否所有具备集体知识能力的物种最终都会撞到复杂性极限的屋顶?
尽管这是无解的难题,尽管宇宙终将归于“无”,但就像背负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过程并非没有意义。
读《起源:万物大历史》:从“无”到“有”说起源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