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一线:如何帮助想自杀的人?-书啦圈
国外有研究数据表明,90%的自杀者存在精神健康问题。同时,患有精神疾病的病人出现酗酒和药物依赖的可能性更高。于是有些患者面临双重风险:一方面他们对某些药物/物质成瘾;另一方面他们患有精神疾病。2016年成瘾症的临床研究清晰地表明了这一点,《精神病学》杂志刊登了相关结果。
类似抑郁症、焦虑症、躁郁症等精神疾患同时面临药物依赖和自我伤害的风险。如果患者感觉绝望无助,那么自杀的念头就很容易被点燃。而且,只要产生绝望感,不管原因如何,只会令心态急剧恶化。抑郁症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觉得自己像个废物,毫无用处,同时有可能会并发其它严重的精神疾患,比如精神分裂症。
这里说明一点,如果病人的情况非常紧急,那么身边的亲人或者朋友应该立刻将患者送医就诊,或者面对马上就有性命之忧的状况,也可以选择报警。我们这里阐述的是非紧急情况,只是患者已经出现自杀或者自残的苗头。有时候,面对陷入精神泥淖的朋友或者亲人,我们感觉无能为力、束手无策,因为对方的行为根本不受控制,可是我们或许能给他们带来某些希望和力量。比如,有研究表明,当患者走在生死边缘的时候,若身边有人给他们打一个电话,或者说上几句鼓励的话,或者他们见到一张微笑的脸庞,那么生命的天平很可能会偏向努力活下去。
需要强调的是:陷入绝望的人们需要倾诉,只要能说出内心的感受,他们的精神压力就会放松很多。至于倾听的人,没必要想着“去解决问题”。事实上,那些问题不属于周围的人!我们要做的就是带着关爱认真听他们说话。
有人倾听可以缓解他们的精神压力,但想要彻底治疗精神疾患,摆脱自杀的念头,那还需要通过科学的治疗,另外在治疗过程中,身边的人需要提供切切实实的帮助。比如有些出现产后抑郁苗头的产妇,若是家人能及时发现,多多帮忙带孩子,让产妇能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以及给予必要的精神鼓励,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防范于未然。
另外,有自杀倾向的人,一般都有某些征兆,有心理学家列出了以下常见现象,当然现实情况远为复杂,并不局限这些现象:
第一,散财,毫无理由地将个人财富送给别人。
第二,突然变得离群索居,不想跟人打交道。
第三,原先陷入深深的抑郁,一夜之间忽然变得宁静温和(这种情况极具迷惑性,经常会被误认为是摆脱精神困境的现象);或者喜怒无常、情绪大起大落。
第四,收集与自杀有关的东西,比如各种药物。
第五,已经戒除药瘾/毒瘾或者戒酒的人,忽然故态重发,或者用药量或者喝酒量显著增加。
第六,谈论或者撰写关于死亡和自杀的内容;明确说自己想一死了之。
……
总之,人生艰难,有时候某些困境犹如重重枷锁,令人无法动弹;或者某些心理创伤在岁月的流逝中,没有淡化,没有消逝,反而变成了吞噬自己的黑洞……然而,生命之美在于成长,治愈的伤口有时候会开出绚丽的花朵,只是这个过程,有时候异常困难,因此勇气就非常重要,而除了自己鼓起勇气之外,身边的人——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好心的陌生人,都会乐意伸出援助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