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如何选书、如何读书,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在书中找到所需,或者让自己在读书的过程中找到共鸣,认识自己,如何通过读书成为一个有创意的人。这本书告诉我们,只要掌握了方法,持续练习,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读书大师。
如何成为读书高手——评《极致阅读手册》-书啦圈

作者:[韩]高荣成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译者:朱莉
出版时间:2018年1月
ISBN: 9787508677767
最优版本纸质书低价:当当图书(RMB:31.50
建议电子书:亚马逊电子书(RMB:25.20

 
书籍简要介绍
这是一本运用脑科学、认知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帮助人们克服惰性和固定认知,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指导手册。书中不仅细致的分析了人的头脑和行为在读书功能方面的共性,还按照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以及需要达到的目的,差异化的给出了非常具有执行力的阅读建议。
 

总有适合你的读书方式

书中运用了大量认知心理学,用强有力的理论基础,支撑着作者提出的各种读书方式。他首先提出大脑的可塑性,千万不能有“我不喜欢读书”、“我没有时间读书”、“读书没有什么用处”等等定性的思维,具备成长性思维的人才能勇于去改变读书的方法,放开思想输入新的知识。
作者为各种特质的人提供了量身定做的方案,比如菜鸟读书家要成为熟练的读书家,首先就是要提高读书量,在书中找到共鸣,进一步深读。职场上的人,他则建议确定某一领域,然后大量系统的阅读其系谱的知识。而那些想要通过读书开阔眼界的人,他提议要进行泛读,从而掌握批判性思维,最大化获得创意。他还专门写了适合于孩子的阅读方式:慢读。通过6个月读一本书的例子说明了慢读对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有效性。他还给那些想要写书的人给“观读”的建议,就是带着一定的目的或者主题去读,从书中发现为己所用的思想或者事例。
总体而言,对于一个已经有了多读书的意愿,却不知道如何通过读书达到自己目的的人而言,本书提供的方案都具有十分可操作性,几乎拿来就能实践。

如何成为读书高手——评《极致阅读手册》-书啦圈
(找寻自己合适的读书方式。图片来自网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作者高荣成一直在韩国为大众进行读书分享,但是从来没有介绍过自己的读书经验,如何能在很短的时间读透一本书,并能介绍给读者呢?什么是读书,读多少本书才算是读书大师呢?在接受了韩国“价值领袖读书会”会长邀请之后,他通过一系列的自问,找到了写读书之法的冲动,就是介绍一些适合于大众的具有“共情”的读书之法,真正帮助人们喜爱阅读,而不是说什么“多读书可以成为伟人”或者“伟人都是多读书之人”的悖论。
在这本书里,他使用了很多脑科学、认知心理学的知识来辅助于说明其提出方法的科学性,他的每一种读书方法不仅是多年来,接触各种层面的人而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根据人脑发育的特点、在读书活动中产生的心理变化、人在接受新事物时的认知过程等等,提出的具有执行性的方法。因此,此书不是读书鸡汤文,被很多人所认可和接受。
 
 

如何成为一个喜欢读书的人

作者在书中写到,现代人类用在电视、智能手机等上面接受碎片信息的时间大大超出阅读书籍的时间,大脑习惯性接受零碎信息,逐渐失去了深度思考,阅读书籍的兴趣,甚至于一本100页的书也没有耐心读完,从而形成一个定性思维:我不喜欢读书,我没有读书的时间。
而作者希望阅读这本书的人,无论通过什么方法读书,都能够自觉或者不自觉的让书籍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根据心理学家研究,人们对经常暴露在眼前的人和事物会有好感,随着熟悉程度加深,对他们的喜爱也会加深。作者也给出了一些如何战胜“书籍难读”念头,养成读书习惯的方法,一是读书的时候要营造一个没有任何屏幕打扰的环境(电视、电脑、手机等),让自己沉浸在读书中;二是制定一个读书的计划,每天上午在工作簿上写上:今天读什么书,什么时候读,读多少页。三是如果长时间读一本书比较枯燥,可以尝试同时读二、三本书,变换不同的内容,可以滋生新的动力。总之,作者认为,无论选择多读、系读、泛读、慢读、再读等等任何方式,每天都能保持一定的阅读量,书籍不断在生活里曝光,人们将会不自觉认为自己是一个喜欢读书且很会读书的人,并且逐渐将这一观点自我合理化,最终,阅读会变成一种能力,而且会通过不断的练习而熟练。
本书在韩国出版后,获得读者大力称赞,将阅读的能力比喻成一种课程,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大众得益匪浅。有一个典型读后感:“不爱读书的我,强制要求自己读了两遍,第二遍时边读边整理思维导图,发现了好多第一次阅读没有发现的东西,之前觉得很痛苦的地方也变得很有趣了。突然有自己热爱阅读的错觉,我已经有形成“我喜欢阅读”的固定信念。”

如何成为读书高手——评《极致阅读手册》-书啦圈
(营造温馨的氛围,让读书有仪式感。图片来自网络。)

 

如何建造一个读书的大脑

读书是一件很复杂的精神活动,人类的大脑尽管能够处理很复杂的信息,但是不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仍然不能成为一个适合于读书的大脑。什么是适合于读书的大脑呢?读书是将脑的各种信息源,尤其将视觉和听觉、语言和概念的部分,与记忆和感情部分统筹结合的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菜鸟读书者常常为单纯理解文字而奋斗,而熟练读书者的大脑能够构建良好的自动文字解读系统,完成对文字的理解,并且整合隐喻、推论、类比、感情、记忆、背景经历等信息。作者指出,没有为读书而生的大脑,大部分人读书困难,读书读得好的人很少。如何才能拥有读书的大脑呢?他说“要适当拥抱多读焦虑症”,也就是,摈弃“一定要读自己喜欢读、感兴趣读的书“的观念,要常常觉得自己读书不够多,从而催促自己去阅读大量书籍的冲动。
训练大脑从多读开始。尽可能多读各种类型的书籍,就算不理解也要快速读过去。出于人们都喜欢炫耀的本性,就算显得自己很酷,很帅,也要多读。这样大脑能被大量的信息所刺激,慢慢的开始进入深度思考的过程。作者认为一周一本书,一年50本书,是一个初读者多读的标准。而作者又进一步介绍了两个多读的方法:第一个是系读,也就是确定某一领域或者主题,大量阅读相关的书籍。第二个是泛读。不限于主题,不限于题材,读各个领域的书籍,他认为,大量的泛读使知识面宽广,是提高创造力的最大众的办法。
尽管有为了读书而读书的感觉,但是作者在文中指出,读遍杂书后,渐渐的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不知不觉会成为博学之人,大脑也就成为会读书、会吸收的学习型大脑。

如何成为读书高手——评《极致阅读手册》-书啦圈
(多读书,才能会读书。图片来自网络)

 
 

结语

阅读是对生命的学习,从阅读中领悟是对自己的挑战,日本的剑道修炼者常以“百炼自得”自勉,用于看书的修炼也很贴切,在不停的阅读中,才能去认识自己,完善自己,从而实现自己。
 
 
 
 


作者:江月

如何成为读书高手——评《极致阅读手册》-书啦圈

以文会友
学会读书,才能在读书中慢慢累积人生学问,最后成为自己的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