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是人的第二张皮肤。不同的布料与设计理念,能够唤醒人潜意识中的野性,激发人们去突破自身的极限。衣服设计潮流,是时代沿革的反映,衣服的元素、式样与社会氛围、与人文思想有着深刻的联系。衣服界定了人的品味,选择一件衣服,就选择了一种面对生活的态度。日本哲学家鹫田清一所著的《衣的现象学》一书, 从生活中基本的穿衣、化妆现象切入,带领读者深度思考“穿衣问题”,探寻衣服里的流行时尚,让人们从衣服中读到绚烂多彩的社会符号,领略穿衣背后的文化意义。
《衣的现象学》一书由“人为什么要穿衣服、衣的现象学——衣服、脸与皮肤”两个部分构成。首先,作者指出:“人离开衣服就活不下去。……衣服是用来保护人体以应对自然环境侵袭的,衣服能遮住强烈的阳光与刺骨的寒气,鞋子能保护脚底不被灼热的地表烫伤。现代城市的人工环境中,衣服还能在空调房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也就是说,衣服具有护肤、御寒等多种自然属性,“是加强人体轮廓感知最常规的装置”,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衣服的庇护,衣服是人们必需、必备的物品。
不过,正如作者在书中开始时表达的那样,“衣装也好,时尚也好,它们背后潜藏着许许多多无法单用功能性解释的因素。”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作者过对现实生活中衣服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问, 进而发现,衣服,并不仅仅局限于自然属性一个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生活的富裕、文明的养成,“衣服还承担着社会符号的功能”,人们“穿衣与化妆是对人类存在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以修正存在本身的尝试。”有时候,衣服中的蕴含的社会符号,甚至超出了其自然属性的地位。作者首先由人们喜欢对身体进行加工、包装这一现象说起,探询穿衣与流行时尚的关系。作者指出,束腰本来是一种“压迫内脏,甚至使器官变形,引发泌尿系统疾病、慢性便秘、循环器官衰竭、月经不调、流产等后果”的有害行为,然而,在19世纪的欧洲,这种有害的束腰他也却偏偏在女性中流行着,并被奉为一种流行时尚。作者通过这个例子来说明,衣服,自从走进人们的生活以后,就开始从单一的自然属性转化为具有双重身份:即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互纠缠相互衔接。女性之所以要穿这种束腰的长衣,实际是女性突破人自身极限欲望的表达。然后,作者从穿衣入手,进一步扩展到人们喜爱打扮,化妆等现象,分别从脸、妆容、皮肤、气味、身体、内衣、人体模特、运动、流行与风格等10个方面,来多维度、多侧面,探讨穿衣打扮中的社会属性,分析穿衣潮流和艺术、建筑、文学与思想的联动现象。在“化妆——变身的技法”一节中,作者不无幽默地指出,人们之所以要化妆,是由于“露脸无疑于向人敞开心扉。对于每天都要和陌生人近距离接触的城市居民来说,这的确是一种毫不设防的状态。为了自身安全,也许适当遮住脸部才是更合理的选择”。应该说,这样的见解,既符合人们的心理现状,也显得新颖而别致。在“身上有洞”一节中,作者透过少数人热衷用“眼线、眼影、口红、耳钉与耳环、项链、戒指、长手套、勒住手腕的手链、缠在脚踝上的脚链”等,来遮掩身体某个部位的行为加以分析,然后指出,这种“不断逼近被视为禁忌的身体秘密,不断深入符号的逻辑体系,制造出侵犯身体的假象,来避免真正的侵犯。”所以,作者才会说,“流行是为了避免真正的危险的游戏而上演的相对安全的符号游戏。”
在《衣的现象学》一书的最后,作者也提醒说,“对时尚来说,玩世不恭、叛逆和表现欲都很重要,不小心就落入俗套的张力也很关键,”但是,追求时尚,“绝不是为了彰显自我,如果只顾自已,未免太过自私。”只有“用心聆听他人,”让“小小心思能悄悄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大街小巷”,这样的流行时尚,才是最值得点赞的。
(《衣的现象学》 (日)鹫田清一 曹逸冰 译 新星出版社2018年10月出版
定价:58元)
探询穿衣中的社会意义 ——读《衣的现象学》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