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总会抱怨自己的孩子时常出现一些令人费解的举动,并且带来了大大小小的麻烦,可是当你在埋怨孩子无法让人省心的时候,是否想过这些问题的出现,是真的该责备于孩子,还是应归咎于父母自己呢?
冰心曾说:“一个美好的家庭,乃是一切幸福和力量的根源。”可是当家庭中的孩子出现了问题,还能谈得上幸福吗?令人叹息的是,很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根源在于自己,倘若父母不愿意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一味地以战胜孩子的反抗为重点,对他们又吼又叫,又打又骂,孩子可能会深陷痛苦,甚至故意处处与父母为敌,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
《看见孩子,看见自己》 是布拉夫曼博士从事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咨询五十年之久的经验之作,他通过许多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如果孩子的情绪没有得到理解,那他们就可能会通过身体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苦恼。
对孩子的成长不要操之过急
《看见孩子,看见自己》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让我印象深刻。一个叫克劳德的孩子,三岁的时候,父母觉得他已经不需要再穿纸尿裤了,便有意识地训练他用便盆,可是不管父母怎么教,克劳德却一直没法学会用便盆。
他的父母为了这个事情,想了很多办法,依旧没有成效。无奈之下,父母带克劳德去看了家庭医生,并进行了彻底的身体检查,当然,身体没有发现任何的异样。医生根据克劳德的情况,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暂且忘了便盆训练。”
尽管这个建议克劳德的父母很难接受,不过医生的建议是对克劳德成长最好的选择。
现在很多父母都特别的着急,无论是学习,还是行为能力,总不想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他人。另外,在传统的观念中,孩子到什么年龄,就应该学会做什么事情,如果其他孩子都完成的很好,自己的孩子却怎么都做不好,父母就会疑惑,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在这方面有缺陷?克劳德的父母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父母的焦虑是会传递的,如果持续让孩子接受便盆训练,孩子也会有所焦虑,质问自己,害怕失败,感受不快,更会抵抗使用便盆这件事情。因而,有的时候,父母不要把社会认可的行为强加在孩子的身上。
父母的过度主动、过度干预,会很难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掌握自己的生活节奏。每个孩子是不同的,有时候不是孩子的身上出现了问题,而是孩子还没有准备好。与其操之过急,让孩子受到情绪的困扰,不如顺其自然,让孩子得到父母的情感支持。
满足孩子爱的需求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有时一件小小的事情就会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一颗暗示的种子,特别是当你发现孩子的身体并没有什么问题时,你需要去寻找一些与他们的症状相关的线索,看看孩子是否利用自己的身体,想在亲子关系中达到什么目的。
《看见孩子,看见自己》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叫简的聪明孩子,在学校里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而这样的爱并不能满足她的需求,因为她的妈妈改嫁了,她就特别害怕失去妈妈的爱,可苦于不知如何把内心的真实想法传递给诉妈妈。渐渐地,她开始头疼,身体出现了各种状况,简的妈妈并不了解孩子,常常以为孩子装出身体不舒服的样子,从而漠视了简的实际情况,结果简的身体越来越差。在心理医生的照看下,简的妈妈才意识到简的问题并不能纯粹的看作是生理的问题,长期忽略孩子的需要,会让孩子不知如何面对复杂的家庭关系,要想简的身体慢慢好转,她需要给予简应该更多的关爱,让她获得安全感。
让孩子在成长中建立对他人、对世界的信任感,是儿童生存的基本需求,如果孩子无法首先从父母那边获得这样情感的满足,他们就会感到痛苦,而表现出一些让父母无法理解的行为。
英国国家健康中心心理咨询师布拉夫曼说:“父母只有理解了孩子的言语和行为,才能真正地接近自己的孩子。如果他们正确得理解了孩子的焦虑,那么一切都会好起来,孩子的问题也会得到解决。在我看来,心理咨询的目的不在于提供正确的建议,而在于理解孩子症状背后的含义。”
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的、非常耐读且不易读懂的书,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难以解决。我想,让我们努力和孩子一起打败问题,成为孩子心灵的知音,和孩子一起去弄明白他们每一个行为背后的意义,让孩子看清真正的自己,这是每一位父母在孩子成长道路上应该学会的技能!
请和孩子一起打败问题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