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惊涛先生的职业是媒体人。然而,在繁忙的编采之余,他却一头钻进深邃的“钱学”之中,苦心耕耘,乐此不疲。经过10多年的潜心研究,2016年,他出版了第一部“钱学”专著——《钱学啃齿录》,受到学界广泛好评;刚刚过去才两年时间,他又捧出了新的“钱学”研究成果——《钱锺书与天府学人》一书,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钱锺书与天府学人》一书由“钱锺书与天府学人、《管锥编》中的蜀地人物与名物、‘钱学’新识”等三个部分组成。选材独特、角度新颖,是《钱锺书与天府学人》一书留给人的深刻印象。为学之人,最可贵的,就是要走自己的路,不人云亦云,不重蹈复辙。庞惊涛先生就是这样的人。他在“钱学”研究中,总是努力去发现人们没有涉及的内容,从而奉献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来。作者在书的序篇中曾写道,“钱锺书先生终其一生,未履及蜀地”,也就是说,钱锺书先生一生里并没有到过四川。然而,作者在长期研究“钱学”的过程中,却发现了钱锺书与四川千丝万缕的联系。然后顺着这一线索,去发现,去挖掘,开拓出“钱学”研究的新天地。经过作者广泛搜集资料,梳理出11名与钱锺书有交往、有联系,或者长期研究“钱学”的天府学人,他们分别是:乔大壮、白敦仁、吴庚舜、龙必锟、杨武能、陈子谦、何开四、张隆溪、向以鲜、庹政、胡亮。这11名学者,时间跨度长达90年。他们,有的生于晚清,早已经离开人世;有的生于上世纪70年代,正是治学的黄金岁月。他们中间,既有何开四、杨武能、龙必锟等在国内学术界成就卓著的人,也有向以鲜、庹政、胡亮等一批后起之秀;还有一些读者陌生的,不太熟悉的学者,比如乔大壮。作者通过采访当事人及其后代、亲人、学生等,挖掘整理出这些学者与钱锺书交往的过程,研究“钱学”的主要成果,让人感受到天府学人与钱锺书之间的紧密联系。书中第一篇“一楼波外许抠衣”,通过对其女儿乔无疆的采访,讲述了乔大壮与钱锺书交往的历程,并且还原了作为民国晚期以来,四川乃至全国都有影响力的篆刻大家和“一代词坛飞将”乔大壮的本来面目。这样的发现,无疑会让读者感到新鲜。这本书中的第二部分“《管锥编》中的蜀地人物与名物”,是作者对钱锺书先生《管锥编》的梳理,发现了若干涉及四川的历史人物、地方风物等内容,作者循着这些线索,然后对照加以逐一点评、注释,这不仅为人们阅读《管锥编》提供了方便,同时也让人们更进一步了解到钱锺书与四川的渊源、四川的联系,无疑为“钱学”研究,洞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阅读《钱锺书与天府学人》,发现这是一本资料翔实、视野开阔的书。作为媒体人的庞惊涛,最明白“用事实说话”的魅力与作用。所以,他十分注意史料的搜集。通过严谨的史实,来展示钱锺书与天府学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除此之外,作者还通过这11名学者与钱锺书的故事,不但让人能够从中体会到“钱学”的深邃,并能一窥四川学者治学的严谨,发现钱锺书与天府学人之间水乳交融的精神纽带,心心相印的相知相惜。如在“从《管锥编》到《文心雕龙》”一文中,作者讲述了资深新闻工作者龙必锟钻研《文心雕龙》的故事。作者通过对龙必琨的采访、对话得知,龙必锟之所以孜孜一生钻研《文心雕龙》,是和钱锺书所著的《管锥编》密切相关的。一次,龙必琨看到了钱锺书在《管锥编》对《文心雕龙》的阐述,从此让他走上的研究之路,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后,他便“挑灯夜战,手不释卷,”终于花费数十年心血,完成了《文心雕龙全译》一书。为了这部书,他付出了“眼盲”的代价,但也初心不改;同时,他与钱锺书一样,淡泊名利,将自己大部分的稿费和版权收入用于捐助贫困学生和洪灾受困群众。这样的故事,是多么的感人肺腑!看来,钱锺书先生的学术成果,不但成为天府学人终身矢心不渝研究的对象,而且钱锺书先生的治学精神,也成为天府学人的指路明灯,照亮他们苦心孤诣、孜孜不倦的问道之路!
如果从书名、目录上看,《钱锺书与天府学人》是一本专业性极强的作品,似乎不太适合一般读者阅读。然而,当真正阅读时才发现,这是一本文采斐然、雅俗共赏、可读性强的书,是一本具有散文般文字美、随笔般思想美的作品。书中无论是记录、访谈、论证,作者都善于用明快的文字、轻松的笔调,通俗的语言,幽默的笔调,去讲述那些成年躬耕于书房里的学者的故事,让人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让读者既能得到学术思想的浸润、学者品德的洗礼,又能得到美文的享受。试读读“天生玉骨何须洗——钱锺书与向以鲜”一文里这段文字吧!作者在评价四川大学教授向以鲜的研究工作时写道:“根本不需要别人知道的事业里,沉潜着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一生的孤心素志,他们,都生就了一副让时代仰视的天生玉骨。”这样的文字,内涵丰富,富有哲理,能够引发人无穷的思考。其实,在这本书中,类似这样妙语连珠的文字,可谓比比皆是,俯拾即得。
(《钱锺书与天府学人》 庞惊涛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10月出版 定价:39元)
一枝一叶总关情 ——读《钱锺书与天府学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