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物滋养》是一本走进日本陶瓷艺术家的生活美学读物。作者踏访了三重县、佐贺县、滋贺县、兵库县、香川县、高知县、冲绳县等地的民艺馆、陶艺厂,访问了井上一、城进、吉永祯、大谷哲也、市里太郎、小野哲平、知花实等13位著名的民艺家、陶艺家,在描写与对话中,让读者领悟到陶艺之美的真谛。
用作者林琪香自己的话来说,《器物滋养》不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而只是一本描述陶艺家世界的故事书”。所以,书中没有用大量篇幅,讲解日本陶艺的分类、特点、制作工艺,而是通过对陶艺作坊、陶艺工匠的走访,与读者分享多姿多彩的陶艺器物背后的精彩故事。在“寻访柳宗理 出西窑”一文中,作者来到日本最著名的陶艺大师柳宗理生前工作过的地方——出云市的“出西窑”,通过对矶田博之、井上一等人的访问,作者发现,这里的陶艺工匠,“大家都弓着背,或者在轱辘前如表演魔法般,将一团陶土迅速捏成或杯或碗,又或是将釉药仔细地浇在素烧好的器物之上,像在为它们添上华衣艳服。”作者面对 陶艺工匠发问说,陶工们到底喜不喜欢陶艺呢?不过,她又自问自答道:“喜欢与否或许不重要,他们如同修行般,把自己褪去,把喜不喜欢都褪去,才能做出如此纯净、如此忠诚的器物。”是呵,正是这种忘我的精神、专注的精神、一丝不苟的精神,才成就了陶器的温暖、陶器的绚烂,滋养人们的生活与心灵。陶器身上呈现出的美丽,其实是陶艺工匠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在“瑕疵美 吉永祯”一文中,作者在参观陶艺家吉永祯的工作坊后,通过与吉永祯的对话,进而明白:如何做到陶器的外形美与功能美二者和谐统一,是陶艺家面临的最大挑战。如果“太注重功能的话,就会忽略美感,必须取得平衡。在持续创造的过程中,缓缓地琢磨出自己的个性来。”也就是说,外在与内在相统一的陶艺作品,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陶艺工匠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创造出来的。只有明白这一点,才能创造出真正优秀的陶艺器物出来。正如著名的陶艺家市野太郎说的那样,“创作就是不停探索中前行。每走一步都看到新风景,没有终点,才越走越远。”是的,只有不断探索前进,才能享受到最绚丽的风景。
《器物滋养》一书还通过作者与陶艺家们的一次次对话,来窥探工匠与环境、工匠与时代共处共生的智慧,彻底展现日本陶艺家的创作理念、创新思想。“把世界放在碗里”一文,是作者对陶艺家城进先生的专访。作者从城进先生张弛有度的创作状态中感受到,陶艺工匠在他们制造的小小陶艺国度里,把自己的生活与陶艺融为了一体,使陶艺创作与自然和平共处,这实际就是“一种崇尚自然、不过度生产、不主张速食文化的生活态度。”人类只有尊重自然生态,不暴殄天物,不急躁冒进,才能与大自然共生共荣,永续发展。而在与陶艺家市野吉记的对话中,作者感觉到,看似平凡的器物,其实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蕴藏在其间不平凡的特质。所以,作者不无感叹道:“自觉生活平凡,可能是我们太粗心大意。”陶艺家与那原正守也持有这种相同的观点。他说:“不管喜不喜欢,陶艺都了不起,陶艺里有贝壳有海,把风土都收藏起来,刻画了人们生存的痕迹,同时给予他的孩子们生存的道路。”是的,只有从平凡中看出伟大,才有前进的动力与信心。否则,人就会变成匠人,创作不出赏心悦目的器物。当然,要让陶艺伟大而不平凡,创新,是陶艺家必须遵循的准则。所以,陶艺家山田洋次就说:“在陶艺的世界里,没有完全重复的东西。”只有不重复自己,不重复别人,走创新之路,开拓之路,陶艺才能永葆青春,不断散发出新的诱人的魅力,让陶艺与时代共存,与自然共存,与人们的生活共存。
(《器物滋养》 林琪香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9月出版 定价:78元)
领悟陶艺之美的真谛 ——读《器物滋养》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