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六次凯迪克大奖获得者,杰里·平克尼的绘本总是让人在一看之下就心神悸动。哪怕是人们平时耳熟能详的作品,他也有本事让故事和画面变得不一般。所以,他的《丑小鸭》如果只看文字的话,原文的故事更注重情节和人物的命运发展,可被他改编成绘本后,图画一下子拉深了故事的背景,把读者带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
杰里·平克尼对大自然充满好奇与敬畏,他笔下的自然风光虽然没有缤纷绚丽的色彩,但是别有一种清新大气。无论什么样的故事都可以和广袤的大自然浑然一体,水乳交融,这次也一样。作者把丑小鸭的成长过程放到了大自然中。故事开始前,作者先交代了鸭妈妈的生活环境——清澈的池塘,茂密的草丛,栅栏围起来的农场。这是丑小鸭出生成长的地方,这样的环境,偶尔出现一只天鹅蛋,也是情有可原的。
随着小鸭子不断长大,农场里一片纷扰,大家都觉得它很丑。丑小鸭不堪忍受,最终离开了农场。随着丑小鸭的脚步,背景也在不断变化中,简朴的农舍,冰封的湖面,四溅的水花,春夏秋冬,季节转化,景色不同;自然风景,人物建筑,交叉相融间呈现出一种特有的韵味。
插图中的场景细腻生动,精彩迷人。池塘中,水上水下两个世界层次分明,水草、水下的动物都清晰可见。即便是纷扰的农场和简朴的农舍都有小的细节让人赞叹不已。在杰里·平克尼的笔下,自然景物既是主人公成长的环境,也是推动情节不断发展的助力,还是孩子们认识自然,欣赏自然,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
除了图画上的特点外,在处理丑小鸭成长过程中的经历时,作者并没有大力渲染丑小鸭遇到的非难,相反,还特意展现了他在挫折中遇到的关心和爱护,让读者在阅读中能感受到真情的力量和对未来的向往。
比如,在农场中,鸭妈妈就给予了丑小鸭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博大的母爱。尽管丑小鸭的蛋和别的鸭蛋不同,但鸭妈妈想的是“只要这枚蛋也能得到一样的温暖就好了”,孵蛋的时候, 她耐心地等待,生怕“有一丝寒气伤害到她,连早上洗澡她都放弃了”;看到蛋壳上有小小的裂痕,她“兴奋得一整晚都睡不着”;当别的鸭子欺负它时,鸭妈妈激动地说“不许欺负他,他又没招惹你”!她安抚丑小鸭:“也许你没有别人长得漂亮,可你长得高长得壮。你肯定能像别人一样,有自己的生活。”他碰到了猎狗,猎狗并没有吃他;他走到村舍,遇到了善良的老妇人,老妇人收留了他,让他住了下来;冬天的时候,他被湖水冻住,被好心的人救起,带回了家。孩子们想和他一起玩耍,结果发生误会,丑小鸭以为孩子们要捉弄他,逃了出去。这些人的善良与爱心不仅让丑小鸭在困难中能够坚持下来,还使得故事继续发展,也让内容更加丰富,充满人情味儿。
小时候读丑小鸭,总觉得丑小鸭过得太悲惨了,心中总是愤愤不平,世界何以如此不公!如今再看,已经能从过去的郁闷中跳出来,客观地看待这世间的种种,就像故事结尾说的那样“真是意外,我竟然如此平静”。对于自己的变化,丑小鸭虽然“内心充满无限的喜悦”,但是他既没有欣喜若狂,也没有一朝升天,扬眉吐气的痛快。他之所以能平静地接受现实,是因为他这一路走来,受到的并不只是刁难和欺负,还有人间的关爱和祝福吧。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他心中始终充满坚强,从未放弃对心中对自己“独特”的坚持。现在想想,丑小鸭之所以受到那么多欺负,大都是因为他与众不同吧。在一群毛茸茸的黄色鸭子中,他长得高且壮,一点儿也不符合农场大众(比如,鸭哥、鸭姐和养鸭小姑娘)的审美,这是由他的基因决定的。同样的,当丑小鸭来到村舍,和老妇人的猫和母鸡在一起的时候,猫和母鸡把他当成平庸的鸭子来看待,觉得他不会讨人喜欢,也没学会“什么有用的东西”,他的行为不符合作为宠物或家禽的标准。对于这些要求,丑小鸭没有委屈自己,强迫自己改变。他既没有贪恋鸭妈妈的爱护,也没有舍不得农舍的温暖,他勇敢地走出去,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和他向往的大自然。在野外,他经历了千难万险,完成了外表和内心的蜕变,变得坚强美丽,成为了他一直向往的白天鹅,他最希望成为的样子!
记得网上有一句话说,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他本来就不是鸭子!其实,仔细想想,也未必啊。丑小鸭最少有两次机会是可以成为鸭子的,一次是在农场,一次是在村舍,或者还有那次被好心人救回家那次,只要他隐忍下来,按照那些动物的要求稍作改变,还是可以融入那个环境的。可他没有,他服从了自己的天性,坚守住了自己的特点,这才终于成为那只最美丽的白天鹅!
丑小鸭坚持与众不同,完成了“自我”的蜕变,杰里·平克尼用与众不同的画面和语言,讲述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丑小鸭,也带给我们“与众不同”的感受!
嘿,请守住你的与众不同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