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艾达》是根据一对真实的北极熊的故事写成的一个关于友情的温暖故事,也是一次探索爱与失去的情感之旅。
北极熊格斯生活在城市中心的大公园里,他和另一只北极熊艾达是好朋友。他们每天一起感受城市心跳,一起玩耍,生活得很快乐。可是,有一天,艾达生病了,再也不会好了。他们非常难过,用拥抱、玩耍、独处,甚至欢笑来勇敢面对。艾达在快乐和幸福中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艾达离开后,格斯非常难过,但他没有沉沦在悲伤里,而是继续勇敢快乐地生活。他觉得艾达一直和他在一起,从没离开过。
本书的文字诗意唯美,在平和舒缓的节奏中娓娓道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格斯和艾达在一起的日子幸福快乐,充满恬适;艾达去世后,格斯默默地承受着失去好友的悲痛,和管理员过着平静的日子,在艾达待过的地方缅怀、回忆。
在写法上,作者充分运用对比的手法,以艾达去世前后为分水岭,划出了格斯不同的生活,让读者感受到了两只熊珍贵的友谊和格斯对艾达的怀念。
文字上,艾达在世的时候,每天早上,他们都会听到“钥匙咔哒咔哒,鞋子啪嗒啪嗒”响,这些声音预示着美好一天的开始。然后,他们会听到“巴士嘎吱吱,卡车轰隆隆,警察吹哨子,出租车按喇叭,鸽子咕咕叫”,还有人们的问好声,孩子的大笑声,这是生命的声音,是城市的心跳,是那么热闹,充满了生机和愉悦。
当艾达生病后,格斯在公园里也能听到声音:咖啡车上传来的磨豆声;松鼠们为了面包屑的吵闹声;游客们的声音,管理员的声音,雪猴和出租车、冰激凌车的声音,这些嘈杂的声音反映出格斯内心的不安。艾达从来没有睡过这么晚,她怎么了?
而当艾达去世后,格斯依然能听到两个人在一起时听到的声音:“巴士嘎吱吱,卡车轰隆隆,警察吹哨子,出租车按喇叭,鸽子咕咕叫”,人们的问好声,孩子的大笑声,人行道的脚步啪啪,街道嗡嗡嘈杂。可即使在这么多声音里,格斯依然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那是他孤单的心跳声,再也没有熟悉的艾达在身边。格斯神游物外,完全沉浸在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中。他在感受城市心跳中想象着和艾达在一起。这种深沉的,不露声色的怀念更能打动人心。
除了声音上的对比,还有类似句子的对比。两只熊在一起时,格斯很快乐,因为“艾达就在那儿。一直都在。”艾达教格斯感受这个城市的心跳,她说:“它就在这儿,和我们在一起,一直都在。”艾达去世以后,格斯一个人感受城市的脉搏,他感到艾达无处不在,他觉得“艾达就在那儿,永远都在”。这种相似句子的前后变化让加深了两个人的情意,在节奏上达到了一唱三叹的效果,尤其最后那句更是令人哽咽。
和文字相呼应的是画面的前后对比。
艾达在的时候,格斯开心地和她玩耍。作者用了三个小图来表现两只熊的快乐时光:“当格斯把球扔出去时,艾达就在那儿接着”“当格斯拍打水花时,艾达就在那儿朝他拍回去”“他们追逐、奔跑,直到附近学校的铃声响起”。三幅图集中到一页纸上,以小见大,两只熊神态活泼,神情快活。
艾达去世后,只剩下了格斯。作者同样用了三幅小图来表现格斯的孤单:“他独自潜水、游泳”“他和索尼娅一起吃午餐”“他们一起玩艾达最喜欢的黄色皮球”。画面的格斯依然重复着艾达在时的活动,但艾达已经不在了,他形单影只,神情落寞。画面中的格斯虽然没有流泪,文字中也没有“悲伤、难过”一类的词语,但我们却从画面中感受到了格斯的心情。
屈原说:“悲莫悲兮生离别,乐莫乐兮新相知。”好朋友或者亲密的人离开是孩子们生活中不可回避的现实,如何引导孩子从悲伤中解脱出来,乐观坚强地面对生活是大人们努力要做的事。绘本从真实事件出发,文字和画面密切结合,用前后对比的手法给出了示范。朋友虽然离开了,但她留给我们的美好回忆将一直陪伴着我们,他们永远留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