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儿童、校园欺凌、少年犯罪,紫金陈的这部推理小说触及到了冰山下的一角,读来让人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很奇怪的是,我们不仅抛却了小孩子看待世界的单纯眼光,也忘了孩子的所思所想不能以简单肤浅一概而论。书中的三个小孩穿梭于灰色地带中,把大人玩得团团转,这份心计和魄力着实令人咋舌。
这本书以第三人称叙述,大部分时间我们都能看到诡计是如何布置的,但紫金陈很巧妙地利用我们的思维定见设了一个障眼法,让我不由重新审视书名,哪类孩子才是坏小孩?问题儿童似乎顽劣不堪、行为不端,时常出格的举动似乎以“坏”冠之显得稀松平常,那么学习认真、循规蹈矩的学生就是好孩子了吗?紫金陈刻意用了看似对立的两类少年作为这部推理小说中的关键人物,不知不觉好坏的界限变得模糊,我禁不住暗自揣摩这种心态的转换和蜕变发生在何时,因而虽然推理的线索显得平铺直叙,但面对结局,我仍有大吃一惊的感觉,这是这本书匠心独运的一个地方。
对坏小孩的心理和行为动机,紫金陈刻画得相当细致,比如坏小孩彼此间遇到困难时的义气相挺,在灰色地带和犯罪间徘徊不定的恐慌与犹豫,他们并不是披着成人外衣的“伪”小孩。因此我一面惊讶于他们策划的计谋,一方面又为他们有时表现出的稚气不以为然,贪玩、对事情的发展想当然,甚而抱持着非常可笑的希望,以为被他们威胁的对象可以和他们互相理解,化干戈为玉帛,像一家人一样地生活下去。这点也成为结局转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细节。
紫金陈的“谋杀官员”系列有一个特点,罪犯往往是出于迫不得已的苦衷或是为了包庇某人才陷入这个窘境,作案手法相当高超,且隐蔽性非常强,紫金陈似乎在自己的作品中倾注了对他们的怜悯之意,最终他们的手法被侦破,但只在于推理层面,实际证据却是无法掌握,他们得以逃脱法律的制裁。相较而言,这部作品有非常明显的不同,首先,如前文所述,作案手法并不精妙,反转的是心理意义上的变化。其次,就是结局的不同,这部小说以开放式结局收尾,其意义非常值得推敲。
“好想做一个全新的人啊。”这是罪犯最后在日记里写下的一句话,我为他的残忍而齿冷,一时竟分不清楚这句话他究竟出于何种心态写的,我倾向于认为他知道自己的手法可能被识破,这句话更像是一种恳求,恳求给他一个重获新生的可能,但其中难道不存一丝悔意?我却也是捉摸不透。《坏小孩》让我感到很是惊喜,从中我看到了作家力求突破以往风格的努力,同时,富有吸引力的情节、让人反复思索的结局,以及社会意义的引申,都让我读完书感到了极大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