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中国古代建筑概说》
文/蓦烟如雪
对于建筑,可能我得感谢徐志摩,因对他的一生过往很好奇,就看到林徽因,继而是梁思成。大多人看到了他们的感情,却很多人忽略了此二人在建筑上的贡献,如果没有他们前瞻性的想法,还有实地勘察,甚至是长期奔走各地的研究,很多材料我们都看不见,更无法知晓它们的来历。
所以在看这本《中国古代建筑概说》的时候,我反而想先说他们为保护中国古建筑以及修缮古建筑的态度,都值得令人敬佩。尤其当年在扩建天安门,他数次痛哭的事情,都成为了历史,而当永定门被拆,林徽因也愤慨说:“你们拆去的是有着八百年历史的真古董,你们迟早会后悔,那时你们再盖的就是假古董……”。很多时候,我们真的少了这么较真的人,而现在也鲜少人再去翻看有关建筑的书籍,如有也是玩味性质,亦或者专业所致。
今天有幸看到“大家小书”系列,对此还是很喜欢的,此书希望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这个想法很好,对于“速食”了解中国古建筑的读者而言,此书是很好的选择。
但是如果要细致去读,我反而推荐梁思成译版的李诫《营造法式》还有他所写的《中国建筑史》。
这本书在内容上,比较“浓缩”,似乎全部都有一一点到,但是却不是很延展。
本书230多也页,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建筑概说、古代木构建筑设计特点、古代都城规划研究、元明清三代都城北京城、明代北京宫殿坛庙等大建筑群总体规划手法的特点、战国中山王璺墓出土的《兆域图》及其所反映出的陵园规制的六个大范围,书还附录了“对建筑历史研究工作的认识”,在视觉上看,确实有种,一书涵盖古今的味道,此书的作者傅熹年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文物鉴定专家,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其论文数篇,在各大建筑史研究上,也成果斐然。此书的选取,自然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中国疆域辽阔,历史悠久,我们的祖先在中华大地繁衍生息,因气候不同,其建筑风格也不尽相同,但大多以木构架房屋为主,采取平面上拓展的院落式的独特建筑体系,不仅沿用近代,也影响着周边的国家。这种影响力,是不可小觑的。当然中国建筑史并非只有明清,它分为五个阶段,从新石器时代、夏商周、秦汉至南北朝、隋唐至金、元明清。
很多时候,有些建筑比较雷同,大家就略过朝代,以此类推,这种理解是不可取,每个朝代出现的也不同,如同西周出现了柱间的“阑额”;春秋出现“台榭”;战国有规划设计图。更甚是秦朝考古就有发现下水道……
我曾经以为分区明显有明显中轴线的都城是唐朝,结果在此书上,才知道三国时期曹魏都城邺城就有把宫室建在城北,官署居宅在城南,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南北轴线。
当然这本书也有涵盖式的毛病,比如说河南登封嵩岳寺,他虽有概况说多高,外轮廓如何,但是我觉得可以提及这是最早的密檐式砖塔,还有武则天在洛阳建的“明堂”,他是四次被毁,四次修建,且是隋唐洛阳城中轴建筑群上著名的“七天建筑”中最高大的两个建筑,关键是这个明堂不全算是武则天所建,因为之前是隋炀帝建的乾阳殿。
当然我说这个可能有点挑刺之嫌,因为要缩略,这些延展的很难一一补全,这也是此书的一点小遗憾。
在说蓟县独乐寺上,我真的觉得为何不加天津,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也不写山西省朔州的应县,这个简略的习惯很不喜欢。
此书以总分总的形式去展开建筑的发展历史,内容是很丰富,但是确实存在一种很想把所有知道的都给你,但是不见得能一下子接受这么多的感觉。尤其不够清晰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