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按:本文节选自《法国大革命的前夜》的第十一章《巴黎》。节选部分主要介绍了大革命之前,法国人的食物来源以及饮食习惯。对于备受影视作品中法国美食熏陶的读者来说,真实的历史或许不那么浪漫,更没有那么多旖旎的风情吧?另,该译作的书名曾采用过《法国大革命前史》,现统一为《法国大革命的前夜》,一并说明。
……
有钱人的餐桌上通常要招待很多客人,并且让大家尽兴。那时候不像现在,邀请客人没有特定的日期和时间。说得详细点,就是每个星期,主人都会开门两三次来招待客人,而只要受过一次邀请的人,以后都可以登堂入室。因此,就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每天打扮得光鲜靓丽,然后去熟人家蹭吃蹭喝。吃完晚宴后,马上开溜是时髦的做法……
当然,到有钱人家里吃白食的人,毕竟只是一小部分巴黎人。中产阶级家庭的伙食远没有那么讲究,不过一般来讲,每天都有一两顿能看到肉。菜市场很脏,鱼又贵又糟糕。商贩进城做买卖要缴纳税费,因此抬高了食品价格;另外,法国人觉得葡萄酒和食物一样,都是生活必需品。通常,食材的购买量都非常小,比如每次买糖的时候,不会超过一磅。食材够吃一顿就行了,买回家的时候都用报纸包着,或者用旧信封。于是,滞销的书籍在杂货铺找到了发挥作用的渠道。……
由于柴火花销大,为了多少省点钱,经济更拮据一些的市民去小食肆解决吃饭问题。地位更低一些的阶层,他们将肉切好,裹成香肠,现在在德国,还有这种习惯;这种方法很实惠,能解决不少麻烦,而且一点都不浪费。
咖啡已经普及了。街头咖啡的价格是一杯两个苏,里面含牛奶和一丁点的糖。另外,有钱人喝宾治酒、啖食冰块,而穷人靠喝甘草水过瘾——卖甘草水的小贩背着一个闪闪发亮的圆桶,里面就是这种饮料。杯子被长长的链子栓在圆桶上,这样的话,即使在非常拥挤的情况下,卖水人和焦渴的顾客之间也能自如地传递着杯子。
对于很穷的人来说,还有“二手食物”,也就是有钱人扔掉的残羹剩饭。在巴黎,这些剩菜剩饭实在不怎么样,令人倒胃口;但是在凡尔赛,由于国王和王子公侯们都住在这里,所以即使是境况良好的人,都不会鄙视购买王室“二手食物”的做法——在餐桌上,那些菜肴动都没被动过。
在巴黎,靠近家禽市场的地方,有一口大锅长年累月地架在火上,里面煮着滚烫的阉鸡。在这里,你要是买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肉汤,会发现这坨东西虽然乱七八糟,但别有风味,味道很不错。
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食物类型与日俱增。在四十年的时间里,水果和蔬菜的种类翻了一倍。【作者按:在巴黎的中心市场里,现在还有卖残羹剩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