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不喜欢吃咸菜,觉得那玩意又贵又难吃,还不健康,所以从不腌咸菜,更不买咸菜。我爸最喜欢吃咸菜,只要喝粥,就得有咸菜,家里一天没咸菜就觉得缺点什么。所以,两个人常常为了是否买咸菜拌嘴吵架。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和自己各方面都有差异的人,大人尚且争执不下,小孩子会怎样呢?
《哼,不是这样的》中的小猫露西就遇到了这个问题。她吃饭用叉子和勺子,喜欢敲木琴,爱做体操,热衷搭高高的积木,乐于画大象,爱叠纸星星。她还把自己知道的教给别的小动物,她觉得这样才是对的,直到塔西的到来。
塔西从遥远的地方来,很多地方和露西不一样:他吃饭用筷子,喜欢弹琵琶,爱练武术,热衷搭中国风的楼阁,不喜欢画大象,却会叠千纸鹤。无论是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操作技能露西和塔西天差地别。
这些差异本说不上对错优劣,但对孩子来说,常常是非此即彼,泾渭分明的。当露西看到塔西的那些不一样时,她是怎么做的呢?一开始,她觉得奇怪,“咦?不是这样的!”注意,这时候的语气词是“咦”,后面是问号。接着,她从大树后面观察塔西,想提醒他:“哎,不是这样的!”语气词变成“哎”,后面变成逗号了。然后,她觉得很无语,“呃……不是这样的!”语气词变成“呃”,后面变成省略号了。再后来,她觉得很气愤:“哼,不是这样的!”语气词变成“哼”,后面是逗号,一副很不屑的样子。接下来,她直接否定了塔西画的画:“不,不是这样的!”此时的语气词已经变成了明确的否定。最后,她觉得忍不下去了,直接大喊:“停!不是这样的!”“不”变成“停”,强硬制止,告诉塔西,“不是这样的!”这句话的字体比其他字的字体变大了,两个惊叹号让人触目惊心。大大的跨页中,左边一副都是露西夸张变形的脸,而张大叫停的嘴巴占了脸的三分之一,让人从中真切地感受到了露西的忍无可忍。而右边的跨页则是塔西的琵琶的一部分,一块积木,千纸鹤的尾巴,筷子和毛笔头,这些都是塔西会,而露西不知道的,而塔西直接否定了这一切。从语气词和标点符号的变化,读者可以感受到露西的感情的变化,亲子共读时,一定要通过语气的变化把这种情感变化体现出来。因为这种变化越明显,孩子越能体会到露西这种做法的不妥当。
因为遗传、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不同,每个人和每个人之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同。我们可以用身边的实例告诉孩子,晓明喜欢喝豆浆是正常的,晓红爱跳舞是正常的,就像你既不喜欢喝豆浆,也不爱跳舞一样正常。俗话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因为有这些不同,这个世界才多姿多彩,丰富多样。正确看待个体之间的差异,认识到世界是多元的,有助于开阔孩子的视野和胸怀。
除了露西,这本书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塔西。面对露西越来越激动的表情,塔西既不生气,也不争辩。他除了仍然快乐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外,还做了一件让露西很意外的事——他笑眯眯地把一个叠好的千纸鹤递给了露西。塔西实在是太聪明了!这个办法四两拨千斤,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让露西那些不满的语言全部消音,并传达出了友好的讯号。手里拿着塔西送的千纸鹤,露西终于放下自己的骄傲,由衷地发出“好可爱呀”的赞叹!原来,和自己不一样的,也可以是很好的!当露西认识到这一点后,整个人都变了。她教塔西折星星,塔西教她折千纸鹤,没了处处挑剔的眼光,没了“不是这样的”的不满,两个人不仅都增加了一种技能,还都多了一个朋友,心情还变好了。看露西那个大大的笑脸,多感染人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保持自己的个性,求同存异,不仅互相能取长补短,还能和周围的人快乐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在这本书的前环衬,是露西一个人在玩:放风筝、做蛋糕、吹泡泡,虽然看不出不高兴,但总觉得有点孤单。到了后环衬,经过这件事,露西和塔西变成了好朋友,放风筝、吹泡泡、做蛋糕、玩弹球,做花环,玩的花样多了,露西脸上的笑容也更灿烂了。求同存异让露西找到了一个知心好朋友。
所以,在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求别人和自己一样是不现实的,尊重、理解、接纳别人,才是一件成全别人,快乐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