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通过无数次的思想转换,战争的洗礼, 社会结构的改革等变化,才会发展前进。《BBC看俄罗斯:铁血之国千年史》见证着俄罗斯的形成,转折,发展,跟着笔者的足迹,寻访俄罗斯的千年文化。
作者马丁·西克史密斯,曾担任过BBC通讯记者,到莫斯科、日内瓦等多地实地采访,代表作《莫斯科政变:苏联体制的终结》等。《BBC看俄罗斯》主要讲述着俄罗斯千年的演变,从思想到社会结构,通过一场场战争、改革,俄罗斯一直在前进。
在内容上,本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俄罗斯的前身。9世纪中叶,当时的诺夫哥罗德城,它只是波罗的海到拜占庭帝国商道的一个中转站。经过城市的演变,内外民族的斗争,逐渐形成为国家。第二阶段,俄罗斯进入帝国王朝的统治时期,如1237年-1240年蒙古大军征服了基辅罗斯,蒙古国的奴役持续了240年之久;罗曼诺夫王朝持续了三个世纪,直至1917年十月革命,沙皇俄国统治结束。第三阶段,1917年十月之后,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世界一战、二战、古巴导弹危机、冷战等战争,伟大的领袖列宁、斯大林等也出现在这个时期。在写作风格上,笔者通过实地的走访、考察、游历,把曾经的俄国历史真实呈现出来。如《狂热年代》篇中,作者偶遇了二战中巴比雅大屠杀的幸存者,就算战争已过多年,他依然感受到了幸存的老者对法西斯的无比悲愤。书中知识覆盖面比较广,包括民族变化,思想的转折,同时融入戏剧、小说、诗歌等文学成分,反映着当时的社会、人物形象。如,果戈理的《死魂灵》,反映着俄国的农奴制,沙皇不愿意废除,因为他们是经济、劳动、军队的需要,还巩固着俄国的社会结构。屠格涅夫的小说《父与子》又刻画了新一代激进革命分子的苦痛和悔恨。
在《BBC看俄罗斯》中,作者阐明着俄罗斯一次次的重要转折,促使着历史的改革、转向、前进。从民族上看,俄罗斯的早期罗斯国,维京移民、留里克的后裔等,居民信仰基督教,讲希腊语,经过远征拜占庭,他们寻到了基辅,4个世纪里,基辅成为了罗斯国的中心。但12世纪时,俄罗斯南部的游牧民族日益强壮,佩切涅格人、蒙古人以及异教徒部也开始了对俄罗斯的侵占。1380年,库利科沃战争之后,莫斯科代替了基辅,登上历史舞台。伊凡三世实行军事扩张,他以及继任者把现代俄国推向了世界。1606年-1612年之间波兰国王也曾统治过俄国,然而1612年俄国再次统一。
思想、政治方面,俄国同样受着一次次的转折、改革。9世纪后期,俄罗斯历史上出现两大主要思潮,一是专制统治倾向;二是激进的军事扩张战略。这都对当时的罗斯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蒙古统治时期,卡拉姆津认为专制制度是罗斯国的转折点。在莫斯科成为罗斯国中心后,俄国政治体制承袭了中央集权的军事化制度,而基辅却存在着民主制度。几个世纪中,这种分裂依然持续着。1682年,9岁的彼得大帝即位,15年以后,成为最有影响力的统治者,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彻底重建俄国的政治体制,确定新的民主政治价值体系,强化了中央集权。他的做法成为前进路上的转折点,女皇凯瑟琳的时代还曾提出构建“民主社会”、“法治国家”的思想,但并没有实现。1916年沙皇尼古拉一世残酷镇压了十二月党人起义,一心想回到莫斯科大公国时期的独裁统治,彻底结束了凯瑟琳和亚历山大一世的自由主义革命。但历史的天空已经变了颜色,倒退的思想再也不会适应前进中的社会。沙皇垮台后,列宁领导下取得了十月革命胜利,宣传布尔什维克主义。他过世后,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经历过国际上世界大战,古巴导弹危机,冷战等,国内的车臣战争,大清洗等一系列变故,苏联解体,1991年12月31日午夜,俄罗斯旗帜冉冉升起,叶利钦总统将会带领俄罗斯走进新的时代。
一个个转折,一层层改革,一步步前进,通过千年历史的时间洗礼,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