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时受到的冲击会如何影响到自己的一生这个课题,有很多人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研究,却没有多少人能得出确切的结论,以及告诉大家,如何能摆脱这种影响。
也许是根本无法摆脱的吧。
尤其是如果那刺激太深、太痛,就会暂时被成长过程里的其他事情压在心底,然后遇到一个契机,就全面爆发。
很多人会抱着一种幻想,是觉得“等我长大了……”,就会完全不一样。多数情况下并非如此,人的一生前后黏连,如波浪一般一波推着又一波,从无间断。
所以很少有人有重头再来的机会。
《第十四门徒:死亡拼图》是冷水寒的成名作,在此之前,他写过《十日诡谈》、《深渊》、《暗毒》、《诡事》等悬疑作品,其中,《十日诡谈》长期位居新浪读书悬疑畅销榜,《深渊》《暗毒》作品多次进入亚洲好书榜原创男文前十。
那些作品都没有《第十四门徒:死亡拼图》这么长。其实这本书,看到第4000字时,你就知道作者埋下了多么大的一个伏笔。
你知道伏笔在那里,却不敢想,谁是真凶。
一开场就是连环杀人案,凶手很快自首,可惜迟迟找不到凶器。刚毕业的女警卓卿珊受她的上司罗刚委派,前去寻找西京大学心理学教授安佑麟协助破案。安佑麟以精巧的诱导突破杀手心理防线,找出了凶器。
此后,安佑麟就以警察的特别助理的身份出场、介入案件。
这是个烂俗的设置,但是总是有效。
因为他可以运用警察运用的资源,却不必遵从一些略显冗杂的条条框框。
这种人一出场,你就知道,大案子要爆发了。
第一起案子,在西京市的皇隐山发生。死者赵宸是西京师范大学的学生,他衣着整齐,被弃尸在山顶大柏树下。
正在调查见到曙光之时,发生了第二起案件,宏娱传媒策划总监杨萍在家中遇害,作案手法和西京师范大学凶杀案有相似之处。
安佑麟根据掌握的线索,分析了凶手的心理动机,推测两起案件为同一凶手所为。
案件涉及的人员纷纷出场,先后有两人自首,并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可经过调查发现,两个人前来自首是另有隐情,而此时的调查离真相还有很远。
就在此时,一桩灭门惨案发生了,这第三起案件,看起来和前两起案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种连环凶杀案,一旦并案处理,读者总会有掩饰不住的兴奋与期待——那将是怎样的一双幕后黑手,把或英俊超凡、或能力超常、或富贵超然的人一个个斩杀?
又是怎样的仇恨让那人这么做?
在下部,凶手的身份浮出水面。警察罗刚暗中前往凶手生活过的地方——广夏市调查、寻找证据。
调查中居然发现,凶手已经死亡。
一波三折。
而安佑麟在西京市继续调查之前未完成的线索,却陷入了更大的困惑。
罗刚经过一番努力,取得突破性线索,发现犯罪嫌疑人曾经改名换姓。他去嫌疑人户籍所在地寻找资料,前往过程中却遇到山洪暴发,带他去户籍所在地的那个人也显出了几分神秘,那人好像并不是什么好人,虽然暂时也没干什么坏事。
留在西京市的安佑麟找到了关键线索,眼看着就能揭露真凶。此时,早已爱上安佑麟的卓卿珊却在对安佑麟表白失败后,不知所踪。
显然,卓卿珊的失踪跟案子有很大的关系,可是,为什么凶手选择了她?要知道真正的答案,就看安佑麟能不能及时找到卓卿珊了……
上下册,将近500页的内文,凶手终于在最后的环节暴露了。
读到这里,你会说:我早就怀疑这个人了。
当然,杀人的理由也随之暴露——那理由令人唏嘘、令人想到自己。
推理悬疑小说作家、评论家莲蓬评论它说:又一部心理学与刑侦巧妙结合的悬疑佳作。音乐、绘画、植物、网络……书中随处可见心理学应用,与错综复杂的诡案设计一路辅成。严密的逻辑推理与专业心理学知识产生了良好的化学反应,值得一读。
好理性的评价。
而作为普通读者的你我,只会想:
儿时的经历会渐渐消散,还是会成长为生命的一部分?
受过的伤害无法痊愈,只能靠报复来让心理重归平衡;报复之后,是不是就能获得新生?
残忍的土壤,是不是只会孕育出新的残忍;黑暗的过往,会不会染黑途经的每一处?
没有人能给出更好的选择。
只能交给时间吧。正如莎士比亚说的那样:时间,是检验一切罪犯的最老练的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