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书评的这些年,有一类书评是我刻意避开的,就是干货书评。我认为读书的快感源于其中哪些感性因素,如果将一本书拧干了,只剩下了条条框框,那么一本书的魅力就要打折,然而面对詹姆斯·斯科特·贝尔的这本写作圣经,我很难写出一篇感性的书评,因为这本书整本书都是干货,面对一本三百多页一点水分也没有干货,你会蓦然醒悟:原来套路也是真诚的,真正的干货书籍,是你根本不能用大小三条拧干的,而这样真诚的作者,会把自己拧干了去写一本书。
总得来说,本书适用三种人:想写小说的,正在写小说的,和曾经写过小说的。如果你只想做一名读者,我建议你不要选择这样的书,就像你既不喜欢物理,而高考又不考物理,再去勉强自己去读物理教科书一样为难。詹姆斯·斯科特·贝尔的《这样写出好故事》没有许荣哲《小说课》有趣味性。你只有把它当作一本教科书,并且不断反刍、做笔记、在自己的写作中实践,它才能完成它作为一本工具书的使命。作为一位畅销书作家,这位作者是严肃而认真的,老话说,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然而詹姆斯·斯科特·贝尔却完全没有这样的困扰,因为他也深信美国剧作家威尔森·米茨那的那句“当你偷一名作家的点子,这叫抄袭;当你偷一堆作家的点子,这就叫研究了。”上天大概会偏爱那些努力的人,那些“研究”的人,如果你真的按照詹姆斯·斯科特·贝尔在书中给出的练习方法所做,你肯定马上会发现,在写作这条路上,真正的有天赋的人凤毛麟角,真正能出一片天地的,靠的都是超乎寻常的坚持和训练。然而如果方法不得当,普通人看似没有机会进入作家的殿堂,如果你是上述三种人的任何一种,听听老作家真诚的套路吧。
“三幕结构”不是詹姆斯·斯科特·贝尔的独创,但凡提到小说经验,作家们总逃不脱这个方法。不久之前在郝景芳在谈到自己的写作时,也用到了“三幕式”的写作。写作如同盖房子,现有结构和骨骼,然后才是血与肉。“三幕”就是骨骼,而紧张感、无法折返的门就是血肉。没有人喜欢看平淡的故事,你也许不知道好多推理小说家在初稿完结前自己都不知道凶手是谁,当你知道些小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的时候,是不是觉得套路并不简单,套路也不是谁都能习得的。要想写作,最重要的是强大的心灵和任何时候都能坚定的信念。
于是,詹姆斯·斯科特·贝尔在一开篇就教授自己的读者如何建设自己的心灵,如何变“我不行”为“我行”。不管怎么样,我的建议是,拿出lock原则和三幕理论以及詹姆斯·斯科特·贝尔给出的各种写作练习比对一下自己写过的小说吧,肯定看不到一半你就有了更深的体悟。
我的感触是:这都写得什么呀?以前还觉得挺不错的。
写作有一个黄金定律:呈现,而不述说。在新闻写作中适用,在小说中也适用。当然“呈现”是个苦功夫,述说就简单多了。但是没有人有时间和精力听你——一个作者,一个他们不熟悉的作者说了些什么,引起他们的兴趣,还是“呈现”。将那些和你有着相同感悟的人用“呈现”的方式拉到你的故事中去,在中段制造高潮,调动紧张感,引导他们走向故事的结局。
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起来很容易的事情,并不容易做到。
其实,我倒是知道一个人,光是“述说”就能把你引到最后,而且全程毛骨悚然,天才毕竟是不同的,独辟小径是天才的专利,也是写作技艺纯熟的匠人的自我突破。眼下,我们还是老老实实从基础练起,期待有朝一日脱离套路也能动人吧。
读一下埃德加·爱伦·坡的《厄舍府的倒塌》,最高境界就是“述说”是最好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