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四时读书乐》
文/蓦烟如雪
起初看到书名,会觉得这本书会像李渔的书一样,博闻强识,其次是那种抖包袱式的书籍涵盖,不过看了,反而觉得这是苏游记的味道,就是对苏州的印象。虽然全书不是都围绕苏州,但作者,以苏州为引子,带入了八个苏游梦痕,让人从民国文人的视角里去看那个时期的苏州印象。
作者固然非我所想的那样写,但他也写出了另类的读书乐,从苏州的某旧宅引入门楼下枋上雕镂的“四时读书乐”,带入这本书的主题,从赵孟頫、文徵明到林则徐、李洪志,再到曹鸿勋、张骞等人,一一道出那些抄过宋末元初仙居人翁森作品的名人,关从人名来看,作者并非故意炫名,而是对诗词的熟悉和对这些人物的了解。如何能温雅圆和,如何古韵兼善,都是一种本身的敏感度。
一句“绿满窗前草不除”、“数点梅花天地心”已让我好奇了许多,而如何在广泛的书籍中,感受到题材不俗,且寓意不浅的文字,是很难得的。
作者的取材可谓煞费苦心。从读书的年龄之分,到读书乐的重要,甚至是科举的悲哀,从如今的课业繁重,到回忆放学书摊上的美好,甚至是文革时千方百计找书读的难得,这种对书的惺惺相惜,是很难得遇见的。
从题记上,亦能窥视作者的文学功底。
其实苏曼殊这个人物我不熟悉,其一我差点误导看成了晏殊,当然这个是两个时期的人物,对他有了一定熟悉是因为李叔同,他的一生波折,但他的那句“暮烟疏雨过阊门”令我印象深刻。而作为一本随笔性的散文,作者也没有过于套路,他写了苏曼殊不善言谈,却画技难得,他们对他的求画,让我颇为惊讶, 李叔同在我的印象中,已是大家,而李叔同去找苏曼殊求画,他屡屡推迟不少人,可见求他的画作之难,而李叔同是一边给他吃东西,一边逼着他画图,才完成了《汾堤吊梦图》,文人这些捧腹的举动,无不是作者在看书里的取材。
本书分为三辑,一是“苏游梦痕”的八篇,文章多数写于一九七九年,而有几篇也是写于八十年代后期;而是书人书事,作者选了十六篇,时间跨度也很大,从中作者也点出可以从中看出读书兴趣的转移;三是近年写的随笔杂记,他说“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未必是别人喜欢的。
可见作者的谦卑,其实这种书话之书看了不少,但有亮点的,确实不多,多少自圆其说,少了一点头头是道的味道。
本书作者是苏州人,对苏州有特有的感情,所以在开篇写了这么多,也是能理解,但是每一个人读者能看到什么,那真的不好说了。
我只能说适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