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明日的便当》
文/蓦烟如雪
这一年下来,我看的料理书也不下十本,但是有印象的不多,比如森下典子的《亲爱的食物》,也许它没有《独立日之日出之食》里的图片丰富,但它贵在描摹食物的特色上,让人感受到了食物的美好又体味到亲情的芬芳,食物不仅仅只是食物,它不独立化,没有味蕾的承托,它也只是一个摆盘。
而我在看到《明日的便当》时,感受也是如此,如果我不去亲自验证,可能我就不能参透其中的奥秘,所以我加入了此书的料理学。
初看到《明日的便当》会被分配得当,且摆放得宜的造型感到倾心,毕竟多数的中华料理,多是圆形碗碟,而在作者的书中,多是长圆形饭盒,但是这也贴合了主题“便当”。
一份便当是一份爱意的呈现,作者自制了一些季节性的食材,也做了一些综合型的便当,我个人比较喜欢综合,但是我也尝试了季节性的食材。
比如三文鱼饭团。
起初也是一时兴起,对丈夫说,看到了书中有三文鱼饭团,我和先生就去超市选购了三文鱼,不过像三文鱼这样的海产品,一般市场是没有的,我在当地的超市也只找到一家有卖三文鱼,而且多是切好小小块的,价格也不便宜,但贵在新鲜。
因为找不到梅干,所以我就没有尝试做梅子柴鱼花饭团,做饭团其实并没有像书中这么简单,而作者也是把基本步骤写了下来,可是只有尝试者可以懂得过程的艰辛,米饭是不能煮太干,要不然会失去粘性,而用之前用手掌沾水,撒适量的盐分在手上均匀的搓是增加饭团上的咸味,也是让自身的手不容易被烫到。
其实初次包饭团,会被煮好的米饭热到,这在看《多谢款待》的时候就深有感触,而尝试中,不得不加快两手的拍和,如果不用手拍,很容易让饭团散开,而且也没有嚼劲。
这或许就是饭团的魅力,必须用心。
而作者的调味料里并没有太多的调料放入,大致就是盐巴,可对于习惯中国料理的我们来说,多少是不适用的,我起初做黑椒三文鱼的时候,把它弄碎包如饭团后,吃下去,并没有感受到我想象中的味道。
很单调。
这是初感,但是日本多数是用海盐,很多食材会用昆布先熬煮,所以东西相对入味,我们不能否定食物的好与不好,只能说自己煮的不用心。
而在这本书里,我对每一道食物都是好奇的,一本书并不是看来就能证明它好吃,我希望在日后,都能把每一道菜,做出来,做出属于自己的明日的便当。
或许这才是料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