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华语电影中,比如《苏丝黄》、《花样年华》、《色戒》、《阿飞正传》、《新上海滩》……数不胜数,总之,只要题材涉及到旧上海,或者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无一例外都会出现旗袍的影子。通过电影独特的影像手法,这种独具中国韵味的服装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以《花样年华》最为集中,据说单单为张曼玉饰演的角色,就制作了20-25套旗袍。
早期的旗袍表达了一种婉转的女权想法
旗袍真正走入寻常女子的生活,是在五四运动后。当时的男人穿的是长袍,而女性也想通过着装来表达追求平等的心愿。换而言之,就是旗袍是女性化的长袍!
另外,早期的旗袍是很宽松的,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贴身的、显山露水的造型。这其中的转变,要归功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滩。
旗袍在香港的黄金岁月
后来由于时代变迁,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这种服装在大陆遭受了冷落,很多上海裁缝逃到了香港,也带来了这种服装潮流。在随后的岁月中,特别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迎来了旗袍在香江的黄金年代,也涌现了很多大师级的人物。
比如Linva Tailor是香港最悠久的旗袍店之一,据说《花样年华》中的部分服装就是由该店老板亲自操刀。但他本人不置可否。
该店的老板娘也是资深的业内人士,她对众人娓娓道来:“旗袍之美不在布料——花钱就可以买到布料,但技艺买不到。”言下之意,就是技艺需要时间的磨练,没有捷径可走。事实也是如此,比如该店的老板从16岁开始给一位上海师傅当学徒,当时为了学会正确的针法就花了好几个月,要想开始做旗袍,至少得学满一年。
上个世纪60年代,大街小巷的女子都穿旗袍,但是到了70年代,西风东渐,西式服装开始大行其道,穿旗袍的人越来越少了。
旗袍依然占据时尚的一席之地
虽然在香港,旗袍处于衰落的状态,比如Linva Tailor的店里,现在所有的裁缝都超过六十岁了,但是该店的老板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夕阳产业,他觉得旗袍再活一个世纪完全没问题。
事实上,他的自信是有根据的。在香港的重要交际场合,诸如晚宴和公司酒会,很多女士依然身着旗袍出席;还有婚礼上的新娘,一般来说,肯定会选择一套旗袍。另外就是一些大型活动,比如香港小姐的评选过程中,旗袍是必须的环节。而且这种风气在内地也逐渐普遍。比如为了适应市场变化,Linva Tailor在北京也开了分店。
走向国际的旗袍
旗袍有几个基本要素:高领、盘花扣和开衩。因此,业内人士说,这些元素很容易被新潮的设计所吸收。近年来,在西方时尚界,旗袍热一直不曾消退。比如Ralph Lauren的2011年系列,还有Gucci的2012年系列,EmilioPucci的2013年春夏系列中,都有旗袍的身影。甚至,如果有心的话,你还会发现在美剧《老友记》中,瑞秋就穿过好几次旗袍式的衣服。而且,安妮斯顿穿得真是挺好看的。在这点上,旗袍的魅力远远超过了日本的和服和朝鲜的韩服。
用专业人士的说法就是:旗袍是一种极具灵活性的设计,非常实用,你可以穿着它炒菜,也可以穿着它招待亲朋好友,套用一句俗语就是“入得了厨房,出得了厅堂”。至于这种服装能流传百年,道理就更简单了,因为女士们穿上它真的很好看。
只是好看归好看,旗袍的工艺还是挺复杂的,特别是一件高档旗袍的制作,通常要耗费两个月的时间。因此价格也高,比如在香港,一件上得了台面的旗袍,基本款的起步价是2000港币。而且有些游客没时间等,只好挑成品,接着由店家根据顾客的身材进行改动,然后再邮寄。
不过穿上旗袍后,看着镜子里婷婷袅袅的自己,我想女士们都会感叹花费了这么多时间和金钱都是值得的!因为真的很美!